| 1. 难度:简单 | |
|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逶(yĺ) ②镶(qiàn) ③汪洋万(qĭng) ④寸积(zhū) 累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笼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卧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栽和滋润。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际。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
|
|
| 3. 难度:简单 | |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②晓镜但愁云鬓改, 。 (李商隐《无题》) ③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破阵子》) ④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⑤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⑥ ,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 》) ⑧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
|
| 4. 难度:中等 | |
|
名著阅读。(5分) 1.《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我因为阿长的说话、睡相而“实在不大佩服她”,请你说说阿长说话和睡相的情形。(2分) 2.下面是《西游记》中一段交战场面的描写。请说出交战的地点,交战双方各自的法名。(3分) 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这一个钯去探爪龙,那一个杖架磨牙象。伸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戗。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
|
| 5. 难度:中等 | |
|
请结合下面一段内容,分点概括毛泽东眼中的康熙皇帝为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每点不超6个字。(3分) 在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谈论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实行统一战线政策是他的另一个伟大贡献,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第三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毛泽东讲了一些实际例子,说明即使皇子犯了错误,也一样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他的这套办法既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又能组织起一支有严明纪律的队伍,所向披靡。毛泽东的这一番议论,使老舍大为惊讶。毛泽东对满族和康熙皇帝的评价,始终装在老舍的脑子里,它成了老舍晚年主要思索的课题。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2.下面哪一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D.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3.选文语言生动,极好地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请以“斗折蛇行”为例作简要分析。 (2分) 4.柳宗元在给朋友的信中曾经写道:“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②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
|
| 8. 难度:简单 | |
|
阅读散文《白鹭》,回答下列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 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 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 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 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阅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白鹭的美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并概括这种美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3分) 2.文中画线句中“好像”一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3.上文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3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王丽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选自2013年5月15日《 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2 2.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3分) 3.在作者看来,画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2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⑥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⑨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⑩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⑪“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1.依据答题卷上的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4分 2.请分析文章第②段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3.请说出文章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及性格。(3分 4.阅读全文,说出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分条概括。(3分) 5.小说为什么以“雕花烟斗”为题?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作文。(60分) 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请以“心有明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