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烙印 (lào)聒噪 (ɡuō)斟酌 (zhēn)茅塞顿开 (sè) B. 星宿 (xiù)矜持 (jīn)招徕 (lái)潸然泪下(shān) C. 濒临 (bīn)眩目 (xuàn)阿谀 (ā) 拈轻怕重 (zhān) D. 灼伤 (zhuó)肆虐 (nüè) 忌讳 (huì)悲天悯人(mǐn)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对于一班见意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 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 C. 外祖父老态龙钟,连他的亲生女儿都记不清了。 D. 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开过段考总结会后,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充满了信心。 B. 勤劳勇敢的桂林人民,正团结一致把桂林建设成为美丽富饶、和谐稳定、繁荣昌盛。 C. 从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教给了我们一些生物知识。 D. 通过开展“美丽桂林,清洁城乡”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由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而成。 B. 古时候人们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指家乡。 C. 词和词按照不同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就造成不同类型的短语。“写信告诉他”是连动短语。 D. 新闻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新闻的特点是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内容可以根据主题需要,适当想象虚构。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面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B. 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 你去接电话时,别人打错了,你说:“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 D. 你对深夜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要休息了!”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语? B. 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 C.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D. 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
|
| 7. 难度:中等 | |
|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a)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b)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c)联合国早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d)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下列对水资源现状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全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可供人们使用的淡水资源却有限。 B. 中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且中国大多数城市缺水。 C. 中国将长期陷入严重缺水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激增,降雨量不够。 D. 哪个国家、哪个地区,若要持续发展,必须依赖水资源。 2.对文中画线(a)(b)(c)(d)四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下定义 举例子 引用 作比较。 B. 下定义 打比方 作诠释 列数字。 C. 作诠释 举例子 引用 列数字。 D. 作诠释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的影响相对较少的一项是( )(3分)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C.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D.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 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D. 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
|
| 8. 难度:中等 | |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曹刿请见 (看见) B. 彼竭我盈 (枯竭) C. 战则请从 (跟从)D. 忠之属也 (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 B. 又何间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 神弗福也/弗敢加也 D. 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雌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上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方法,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 B. 选文详略得当,略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详写双方交战的经过。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C. 从鲁庄公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等方面看,鲁庄公并不“鄙”。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它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此战又称“长勺之战”。 4.请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5.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3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课内默写(9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渔家傲》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 , 。 (2)《过故人庄》中写诗人来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的句子是: , 。 (3)《观刈麦》中描写青壮年在炎炎烈日下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 。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东风不与周郎便, 。 ( 杜牧《赤壁》) (6)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
|
| 10. 难度:中等 | |
|
课外阅读积累(2分,每空1分) (1)人无远虑—— 。(歇后语) (2)《水浒传》中典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风雪山神庙”“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故事主人公分别是 、鲁智深和晁盖。
|
|
| 11. 难度:中等 | |
|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填空。从诗中看,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既有 ,也有 ,更有乐于奉献的情怀。(2分) 2.请说说你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3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3分) 改变命运的一分 ⑴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 ⑵“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⑶“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⑷“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考拿个高分。” ⑸“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⑹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⑺“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⑻“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抓青蛙摸小鱼……” ⑼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 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⑽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⑾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⑿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故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 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注】高利贷:索取特别高的利息的贷款。 1.从第①段小男孩来到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三点即可)。(3分) 2.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2分) 3.第⑤段写道“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犹豫不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3分) 4.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2分) 5.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3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综合性学习。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2013年5月23日,凤凰卫视原创时政辩论栏目重磅推出《“互害”社会如何解毒》为专题,为网友深度解读牵动人心的食品安全隐患。短短几周时间,“毒姜”“毒大米”“假羊肉”“病死猪”等有毒有害食品接连被曝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正陷入“互害”怪圈。
|
|
| 14. 难度:中等 | |
|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烦恼也有快乐。 请以“成长的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中心突出,文体明确,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