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荣膺(yīng) 抽噎(yè) 稽首(jī) 获益匪浅(fěi) B.玷污(diàn) 嗔怪(chēn) 骸骨(hái) 廓然无累(lèi) C.倒坍(tā) 干瘪(biě) 涟漪(yī) 风雪载途(zài) D.遒劲(jìng) 哂笑(shěn) 逞辩(chěng) 怏怏不乐(yàng)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慰籍 头晕目眩 一反即往 相辅相成 B. 踌躇 顾名思议 随机应变 诚惶诚恐 C. 招徕 合辙押韵 蹑手蹑脚 陟罚臧否 D. 蹲据 盘虬卧龙 正襟危座 迥乎不同
|
|
| 3. 难度:简单 | |
|
按课文原句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 A.其恕乎! , 。(《论语》) B.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D.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E.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F.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G.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
|
| 4.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生命中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是美丽的。 1.结合语境,仿照文段中画线句,仿写句子。(2分) 生命中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 2.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2分)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是美丽的。
|
|
| 5. 难度:简单 | |
|
名著阅读。(共5分) 可是①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地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1.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的 (书名)。(2分) 2.茅盾在评价这部书中的人物时说过“他们都像最低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①是他们中间生命力最强的一个——强得使人不禁想赞美他。”这其中的人物①指的是 ;他有着怎样生活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是池上雨后的美景,笔随景迁,清新怡人。 B.第二句运用比喻修辞,明镜一般的水面,池边檐楹的倒影清晰可见,表现出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 C.第三句的“忽”字,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颇具情味。 D. 第四句以静衬动用“万点声”展现了雨后风起后湖面的纷杂与喧闹。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画面。(40字左右)(3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与之相同的心声。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雪景,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凄清。 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凝练朴素地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D.本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
|
| 8. 难度:困难 | |
|
虎门节马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马为逆夷①获。至香港,群夷食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②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食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即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③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② 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③道光壬寅:即1842年。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群夷食之不食 ②或呼能带归 2.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马为逆夷获 山峦为晴雪所洗 B.近则蹄击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草必以手捧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马卒于香港 贤于材人远矣 3.“食必以手捧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由马见人,人和马都具有 的气节。(2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① (16分) ①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完很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②但是也有另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③让我们仰望天空。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 他们没有罗盘,他们 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④云,也是天空大书的字。它 讲现在的事情, 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 ⑤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 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 ⑥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⑧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原来这叫做漂砾①,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⑨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这样,等将来你长大了,你再看到大自然的书时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注】①伊林:俄国著名科普作家。曾为青少年创作了《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②漂砾: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 1.认真阅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⑦段段首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3分) 2.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 、 的说明方法,请从你所填写中说明方法中选择一种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3.如果把第⑧段画曲线的句子删掉,上下文会更衔接,请说说作者保留的原因。(3分)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者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实例引领读者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后面的学问和奥秘。 B.本文采用总分结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C. 第③④段“ ”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分别是“即使……也……”“不但……而且……”。 D. 本文将文学和科学的语言结合起来,语言浅易生动,活泼有趣。 5.请你仿照示例续写一个句子,根据你平时细心观察所得,写出一种你所发现的“大自然的文字”。(文章中已列举的不可用)(3分)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 ,这也是大自然的文, , 。
|
|
| 10. 难度:困难 | |
|
街声 (19分) ①(A)家乡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是一生。 ②又回到小街,在细雨蒙蒙的深秋,在深秋的黄昏,用脚步轻轻拍打你,用眼光细细打量你,一股陌生异样的感觉倏然涌起。 ③这,哪是久藏我心中的小街? ④这有一片水声。哗哗地,从小街石板底下流过。像一群顽皮野性的乡村孩子,扰得小街的黄昏忽然心神不定起来。又似一首颇为悲壮的生命进行曲,将小街笼罩在一片深重的秋色里。 ⑤该有一片书声。呜呜地,伴着细雨的淅沥声萦绕在小街。似潮汐漫漫,如芦风萧萧,像游丝一缕一缕飘在小街。小街人历来崇尚读书,当然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而是精读细究,有造诣,有著作,读出了名望。古代,有登上吏部尚书高位的;现代,有成了园林设计师、法学家、社会学家的。于是,这些人便成了小街的骄傲,成了一批孩子仿效的楷模。 ⑥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却已被父母粘在书桌前了。心里有莫大的委屈,却从不敢声张。父亲那张没有一丝笑容的脸可以镇住一切。祖母心疼极了,便出来说情。父亲呐,总是不紧不慢地说:“妈,那时,你不也是这样要求我的么?”一句话,祖母不再吭声。 ⑦小街人瞧不起经商的。他们称之为做生意人。言下之意大有低人一等、不务正业、欺骗诈人之味。因此,小街的商业一直振兴不起来。然而,倒楣的还是小街人,要买个铁锅什么的玩意儿,都得上老远的县城去。有人笑这街上的人全是大傻瓜。这不,把一只只小鸟喂大了送走了,你只拾了个好听的名声,其他什么也拣不着。又有人劝说小街人,这附近的乡脚大着哩,留几根苗苗在小街吧,或许能赚好多好多的钱。但小街人听了总是淡淡一笑。那满不在乎的神情似乎就是说:“(B)伲①不稀罕那几个钱!伲的眼光远着哩!伲就图个好名声!” ⑧——哈哈,多有趣的小街人,多清高的小街人!于是,黄昏细雨裹着的小街,总能捕捉到一丝丝湿漉漉的书声;于是,小街雨雾编织的黄昏,总是一幅古老清贫色调的画。 ⑨眼前的一切令我吃惊。小街,何时卸去了这身积着太多尘埃的灰蒙蒙的外套,浓妆艳抹起来了?一个个店铺,被横一道竖一道的油漆打扮得像待嫁的新娘;昏暗的烛光,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替代了,令人神荡目摇;夜幕还没完全垂下,小街已成了一条珠光宝气的灯河;街面改成水泥路,不再坑坑洼洼的绊脚,细雨中一辆辆自行车擦身而过,轻捷如飞燕。一个个卖茶叶蛋酒酿元子、卖T恤衫牛仔裤的小店铺闹猛得可以。顾主多数是附近的乡办厂里的农民。钱多了心也野了,晚上便来逛小街。偶尔还能看到咖啡馆舞厅里人头攒动。没有人唱歌,也没有人跳舞;却挤在一起喝茶聊天,兴致浓浓,人情浓浓。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和迪斯科的音乐飘得满街都是。街声,高高低低紧紧慢慢酸酸甜甜织成一股浓浓的声浪迎面扑来,我有点飘飘然了。 ⑩穿过小街,忍不住又转过身去热热望了两下。小街人何时更新了观念?小街人终于赶上了新潮流。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有这株古银杏,千掌千指擎一树的晶莹,年年秋天里透着一片醉人的金黄色的醇美,站在小街尽头,像小街的一座雕塑。 ⑪正欲离去,忽然想起那片书声。那片曾经萦绕小街的书声呢?难道,岁月已把这片声音抹去?难道生活已使这片声音失落?一份长久压在心头的沉甸甸的思绪倏然无存,而另一种心绪则迅速潜入心中,而且膨胀沉重起来。 ⑫说不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想抓住什么,又想挣脱什么。我曾经讨厌这书声。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书是让人开窍的钥匙,没了它,这世界怎会不是一片苍白? ⑬蒙蒙细雨中,我默默地伫立在小街尽头。我又走进了一份深深的惆怅里。 【注释】①伲(nǐ):方言,我们。 (作者吕锦华,文章略有删改) 1.文章题目为“街声”,过去,作者在家乡这条小街上听到的是 和 ;如今,听到的是 ,作者在小街“默默伫立”,走进一份“深深怅惘”的原因是 (5分)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A. 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①段画曲线A句。 家乡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是一生。 B. 阅读文章第⑦段,比较画曲线B句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伲不稀罕那几个钱!伲的眼光远着哩!伲就图个好名声! 改句:伲不稀罕那几个钱。伲的眼光远着哩。伲就图个好名声。 3.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文中多次出现了“小街雨雾”,作者对“雨”的描写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2分) 5.文章第⑫段中作者写道,曾“讨厌”的书声,此刻却让他如此“眷恋”。请仿照画线句为本段续写一句话,表达对你对“书”的理解。(要求运用比喻和反问修辞)(3分) 我曾经讨厌这书声。我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书是让人开窍的钥匙,没了它,这世界怎会不是一片苍白? 。
|
|
| 11. 难度:困难 | |
|
按要求作文。 请你以“这里也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