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的题。 只要有一方泥土,一缕阳光,树便可以成长。那种成长是自然而从容的,我们丝毫看不见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其实,那突然冒出来的一片嫩叶,那不经意间多出来的一根枝条,无不说明它们确确实实在成长着。它们长得自自然然,心平气和。夜晚,它们聆听星星的喃喃低语;白天,它们分享小鸟的点点喜悦。它们在清风中歌唱, ,在 ,它们快乐地成长着。有一天,我们猛然发现那些树长得又高又壮,绿影婆娑,它们已经成材了。成了材的树,能做衣橱的,我们便取去做衣橱;能用来造房子的,我们便用来造房子。即使是那些飘落的叶子,却可以当作肥料。没有人说哪一棵树是没有用的。对于我们的孩子,都是一棵棵正在成长的树。让孩子们像树那样成长,多好!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分) (1)一缕( ) (2)嫩叶( ) (3)聆听( ) 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4.根据语境,在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一句语意连贯、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这是 ,这是 。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应筹 寥廓 社稷 磕磕绊绊 猛浪若奔 (2)恣睢 顿踣 笼罩 鸢飞戾天 一碧万倾 (3)惺忪 楹联 侏孺 揠苗助长 觥筹交错 (4)镂空 取缔 褴褛 明眸善睐 鞭僻入里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
|
| 3. 难度:简单 | |
|
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 ,君子好逑 (2) ,白露为霜。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4) ,志在千里。 (5)《白雪歌》中用新颖的比喻来描写白雪的一句是:“ , 。 (6)《岳阳楼记》中表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理想的一句是: “ ? 。
|
|
| 4. 难度:中等 | |
|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李煜的《相见欢》,按要求回答问题。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③离愁:指去国之愁。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
|
| 5. 难度:困难 | |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11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 (1)比至陈 (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3)皆刑其长吏( ) (4)梁以此奇籍(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陈涉乃立为王/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B.辍耕之垄上/杀之以应陈涉 C.其季父项梁/ 略知其意D.若为佣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毋妄言,族矣。 4.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5.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说明文《太平洋也患“秃头症”》,完成后面的题。(11分) 太平洋也患“秃头症” ①人们有时会因营养不良,或者精神压力太大等,致使头发脱落,使得头部袒露着“一穷二白”的斑块。无独有偶,日前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也患有“秃头症”。 ②照理说,在海洋的底层,应当覆盖着一层由泥质、碎屑和浮游生物的遗体等组成的沉积物。尤其是浮游生物,这些在显微镜底下才能看得见的动物和植物,生活在海中50——100米深的表层水中,活着的时候在海中漂荡,一旦死了,其遗体便会沉到海底。别小看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海洋的许多区域中它们的数量非常庞大,其遗体经年累月地掉落在海底,最终能在海底铺上厚厚的一层。 ③但是科学家通过仪器探测发现,在位于新西兰东部4000千米的海区,其海底只见有几种不同种类的岩石,几乎没有那层沉积物。也就是说这块属于太平洋南部的海区,其海底呈现光秃的现象。因而科学家把这块区域叫做南太平洋裸露区,其裸露面积相当于地中海那么大。 ④难道说海洋也像人类一样,因为缺乏营养,或者遭受沉痛的打击,使得头发脱落吗? ⑤科学家认为在南太平洋裸露区这块水域,水中的养分非常少,缺乏浮游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这样一来,生活在这里的浮游生物就非常少。不仅如此,这块水域还缺少碳酸盐。因为浮游生物死后,其遗体只有与水中的碳酸盐相结合,才能沉淀下来。没有与碳酸盐相吸附的浮游生物,重量太轻,其微小的尸身往往在还没沉到海底之前,就被水流冲散,或者被其他的细菌等生物分解。因而这块海底就没有什么沉积物,几乎就是裸露着。这块海底所呈现出光秃的特征,真的和人们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秃头很相像。 ⑥海水因缺乏“营养”而缺少浮游生物,难道也会因此而缺少泥质和碎屑吗?当然不是。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块水域的海底缺乏泥质和碎屑呢? ⑦因为南太平洋裸露区这块水域远离陆地。海底的泥质和碎屑大都来自于陆地。靠近陆地近的水域,陆地上的泥质和碎屑等物质就会在风的作用下被带入水中,最终沉到海底。然而这块水域因为远离陆地,自然就接受不到来自陆地的泥质和碎屑。 ⑧有人会问:“太平洋中还有距离陆地更远的水区,照这么说,其海底难道都没有泥质和碎屑不成?”事情的原因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⑨科学家发现南太平洋裸露区远离任何主要的洋流。洋流会引起潮汐运动,能够将陆地上的泥质和碎屑带入水中,并使得携带这些物质的海水沿一定途径大规模流动,将它们“送”到海底。而缺乏洋流作用的太平洋裸露区,其海底中的泥质和碎屑自然就少了。 ⑩在这三重作用之下,南太平洋这块水域患上了“秃头症”,出现了裸露区。 1.请在原文中找出一句话说明“太平洋也患秃头症”具体指的是什么现象?(2分) 2.判断第③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样说明的好处。(3分) 3.第⑨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根据⑤—⑨段的内容,用三个短语依次概括出第⑩段中的“三重作用”分别指什么,并说说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3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短文《亲吻母亲 》,完成下面的题。(11分) 亲吻母亲 ① “六一”前夕,市电视台策划一个儿童节目,主题思想就是“六一,我的愿望我做主!”电视台目的是在了解小朋友愿望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孩子们小小的心愿。 ②摄制组驱车来到一个叫枣花的乡村小学,在学校老师的配合下,摄制组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挑选了10位同学。 ③这10名同学来到摄影的房间,他们叽叽喳喳的,迫不及待地依次说出自己在六一节想实现的愿望,有的想要一个漂亮的书包,有的想要去市里的动物园看猴子…… ④这时,轮到最后一位了,是个小男生,满脸炭黑,他很害羞地躲在其他几位同学的背后,在同学们的簇拥下,他才蹑手蹑脚地来到摄像机前。问他六一想实现什么愿望时,他支支吾吾的,半天不肯出声。 ⑤摄制组的人很吃惊,他与前面那几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迥然不同。由于是随机抽选的,摄制组担心他是……在摄制组人员多次提示下,这小家伙还是耷拉着小脑袋。摄制组正准备说换个小朋友的时候,他才石破天惊地大哭一声,说:我想亲吻妈妈!…… ⑥六一那天,摄制组又来到枣花小学,有的小朋友得到了漂亮的书包,有的小朋友被接到城里去看动物了。由于最后那个小朋友亲吻妈妈的愿望比较特殊,摄制组决定对他的愿望进行跟踪拍摄。 ⑦在他的带领下,摄制组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村人很好奇,纷纷跟随摄制组来到一个破落的房屋前。这幢房屋残垣断壁,屋脊漆黑,可能是闹过火灾。在支离破碎的砖瓦间,几根横梁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房间。 在村里人的介绍下,摄制组才知道,三年前,这家人由于电路老化夜晚着火,父亲不幸遇难。母亲也大面积受伤,特别是脸部。为了不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脸,这位母亲整天用一块黑纱裹住自己。孩子已是整整三年没有看到过母亲的真面目了。 ⑧这位母亲知道了摄制组采访目的后,还是热情地请他们进屋,但对于儿子这个愿望,她很难为情,除了乡下人的羞涩,她担心孩子知道自己的真实模样后会看不起这个丑八怪母亲。在摄制组和村人的劝说下,母亲最后勉强答应。 ⑨母亲小心翼翼地揭下覆盖在脸上的黑纱,全身战栗地凝视着儿子。一束斜阳从窗口照入,此时摄像头前的母亲脸部斑驳、凹凸、墨黑、畸形,鼻子更是严重错位,像一块炭饼贴在脸上。摄制组惊诧,村人也发出了一阵唏嘘声。母亲读懂了大伙惊恐的眼神,正当她准备用黑纱再次遮掩的刹那,儿子从地上高高跃起,跳进母亲的怀里,迅速地用小小嘴唇紧紧地贴住母亲漆黑的脸颊。母亲手中的黑纱随风飘落……母亲流泪了,儿子流泪了,摄制组的同志和村里人流泪了。据说片子在电视台播放后,很多观众也都流泪了。 ⑩从这以后,这位母亲素面朝天,在儿子面前再也不遮掩了。她似乎明白: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永远都是他心田里绽放的最纯洁的百合花,不管她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 1.文中“摄制组惊诧,村人也发出了一阵唏嘘声”是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请简要评析,第⑥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3.文中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三个“流泪”各有怎样的含义?(3分) 4.读完全文后,你的心灵受到怎样的震撼?请联系自己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3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综合性学习。(含下面三小题,共6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很出色。 1.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2分) 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 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 第三版: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2.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2分) (友情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 [示例] 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版是对古名人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求有观点有分析,不超过80字(2分)
|
|
| 9. 难度:困难 | |
|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40分) 题一: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改变那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请以“我改变了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天上“困难”、“挫折”、“性格”、“友情”等),再按要求作文。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它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也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长为一棵大橡树。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