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2分)

A.留(zhì)     下(huī)     难(jié)         重蹈覆(zhé)

B.稍(sùn)     丝(lǚ)      禁锢(jìn gù)      襁褓(qiáng bǎo)

C.留(zhì)     田(bǔ)      望(líng)        动(chàn) 

D.哑(ān)      蝈(guō)     息(qī)          沉(qìn)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结合语境,选出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2分)

(1)据长沙市交通建设部门日前     ,长沙市除继续加快地铁1号线、2号线施工外,3号线、4号线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将全面铺开。

(2)与书为伴,能够使我们的人格得到     ,思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

(3)今年入春以来,湖南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洞庭湖水面缩减了约五成,做好抗旱准备工作已经成为     的事情。

A.公布  完备  刻不容缓      B.公示  完备  迫不及待

C.公布  完善  刻不容缓      D.公示  完善  迫不及待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天气慢慢炎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

B.从学雷锋活动中,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实质。

C.长沙市正在修建地铁,地铁开通之后,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约七倍左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④而不客观地责怪别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B.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习近平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填空。(共6分,每题1分)

(1) 《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3) 《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4) 《武陵春》中颇有新意写“愁”的名句是:                                 

(5) 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6) 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共3分)

《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性格中         的一面,从全文来看,他的性格还有          

        的一面。(2分)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句话概括。(1分)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综合运用(共8分)

2013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2分)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调查项目    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2.【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2分)

3.【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4分)

①向校长提建议:                                                              (2分)

②向同学提建议:                                                              (2分)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诗文阅读(共13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猪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2分)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3分)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头地耳       ②长跪而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之         B、乃书帛曰         C、尉果广         D、忿恚

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说明文阅读(共8分)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通车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B.目前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C.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中国不可能达到西方国家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D.普及电动车能有效缓解能源的制约。

2.对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B.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

C.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D.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选择附近的商店购物,以致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日本消失了”。其实,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只是提高了开车出门的门槛,降低了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趣。美国、日本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中国深思。

(1)汽车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麻烦与不便?请列举两项。(2分)

(2)参考美国、日本等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做法,结合我国实际,请你提一条能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2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议论文阅读(共8分)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无论是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刺秦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选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如影随形。

③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

④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做人生中的另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⑤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⑥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求功名,但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⑦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1.本文围绕“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这一中心论点设立了哪些分论点?(3分)

2.请你仿照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得照抄原文中的事例。(3分)

3.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记叙文阅读(共14分)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选自《读者》2013年第11期,有改动)

1.阅读文章,填写下表。(4分)

         时间

         情节

          结果

         10年前

 

“我”活了下来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我”读完大学

下午4点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3.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6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写作(共50分)

1.《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文中写道: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                ,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了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请在作文纸上作一个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片断描写。(10分)

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40分)

题一:我们每个人都是百花园中一朵独一无二的小花,有着自己的颜色、形状和芳香,有着属于自己成长的一片天空。

请以“属于自己的天空”为题,写一篇作文。题二:越来越好是一种愿望,越来越好是一种状态,越来越好是一种结果。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其实,越来越好的还有风景,还有心情,还有习惯,还有……来吧,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心中的越来越好。请以“          越来越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充完整;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