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煞气(shà) 诓骗(kuāng) 拮据(jié) 重蹈覆辙(fù) B.骈文(pián) 遏制(è) 襁褓(qiáng) 根深蒂固(dì) C.鄙夷(bǐ) 讹诈(é) 堕落(duò) 无与纶比(lún) D.悬虚(xuán) 亵渎(xiè) 栈道(zhàn) 一抔黄土(póu)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B.神情恍忽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棱角分明 C.铬尽职守 自之知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D.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中考复习研讨会即将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B.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奥运村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
|
| 5. 难度:中等 | |
|
将①~④句按最恰当顺序填在横线上。 (3分)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 ,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 ②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子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 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 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
|
|
| 6. 难度:困难 | |
|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开阔了我们学习语文的领域。仿照对“百度” 名称创意的评析,试着对“迅雷”名称创意进行简单评析。(3分) 百度:化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既表明网站广泛搜索的功能,又暗示使用该网站搜索会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 迅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7. 难度:中等 | |
|
名著阅读考查。 (5分) 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B.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 “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A故事情节: 。 2.A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 3.B文段选自《 》(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 (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求 (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干净的习惯。
|
|
| 8. 难度:中等 | |
|
古诗文填空。 (8分) 1.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3.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4.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应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 。 5.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6.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7.诗人词客最喜春天,刘方平在《月夜》中就表达了对春的活力的赞美,“今夜偏知春气暖, 。”
|
|
| 9. 难度:中等 | |
|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的蓬勃,别无吐蕾开花的迹象。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次公开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是初次登台,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绝美。 ⑤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悄然无声地一边舞着,一边用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尽情演绎着生命的辉煌,挥洒着成功的芳香。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 ⑧“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 ⑨我很久很久地凝望着它,满怀歉意地观赏着昙花从帷幕拉开、尽情绽放到舞台定格的全部过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偶然的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给予我新的启示。 ⑩那个傍晚的阳台,那一场绝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幸运的陪伴者。想起我多年来对昙花的冷落和敷衍,愧恨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选自《世纪经典散文》,有删改) 1.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瞬息与永恒的舞蹈”中“瞬息”与“永恒”两个词的理解。(4分) 2. 有人认为,本文主体部分描写的是昙花绽放的短暂生命历程,可是第①段却写昙花整整六年“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显得偏题,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3. 某班组织“作家与读者零距离”对话活动,假如你是张抗抗,你将如何回答学生的以下问题?(3分) 学 生:本文第④段起,对昙花的指代由“它”变成了“她”,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 张抗抗: 4.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的理解和感悟。(4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2.结合文章赏析两处划线部分。(6分) (1)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2)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3.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4分) 4.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旨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 )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当此时,诛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尉果笞广 笞:鞭、杖或竹板 B.为坛而盟 盟:盟誓 C.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D.皆刑其长吏 刑:惩罚 2.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以激怒其众 A.祭以尉首 B.徇蕲以东 C.杀之以应陈涉 D.扶苏以数谏故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画线句子中,两处括号位置省略的内容均应为“起义军”。 B.陈胜召令徒属,先揭露秦朝苛政,晓以利害,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大家的抗争信念,得到全体士卒的拥护。 C.起义队伍的迅速组成及其初期的迅猛发展,都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D.选文部分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陈胜和吴广的英雄气概。
|
|
| 12. 难度:困难 | |
|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标出,断三处 (3分)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4.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3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