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zhé 伏 2.笨_ zhuō 3.cāng_ 桑 4.zhù_ 立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并改正。(4分) 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副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迷漫在空间,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腕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换似真。
|
|
| 3. 难度:中等 | |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填写相应的作家和篇名。(10分) 1.居高声自远, 。( 《蝉》)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3.晨兴理荒秽, 。( 《归园田居》) 4. ,雨中留得盖鸳鸯。 5._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6.须晴日, ,分外妖娆。 7.夜来南风起, 。(白居易《 》)
|
|
| 4. 难度:中等 | |
|
名著《西游记》推荐与阅读。(5分) 樵子道:“正是,正是。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文中所说的“圣贤”是谁?这件“宝贝”是什么宝贝?孙悟空后来是如何一步步借得这件宝贝的?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黔之驴》,回答小题。(13分)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遗漏一处交代驴的来历的文字,请填写完整。(1分) 2.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线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 (4分) ( )( ) A.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以为神 B.放之山下 稍出近之 C.庞然大物也 然往来视之 D.益习其声 稍近益狎 E.虎因喜 因跳踉大㘎 3.精彩的动作描写,能够让人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仔细品味“稍近益狎,荡倚冲冒”的动作中,透射出老虎怎样的心理和性格。(2分) 4.借助本则寓言的寓意,请你为你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条座右铭。(2分) (备注: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如:重要的不是要得到什么,是珍重已经拥有的。) 5.翻译文中划线句。(二)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枭将东徙》:出自刘向《说苑·谈丛》)(4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沁园春雪》选段,完成第小题。(6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2分) 2.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3.请从修辞角度鉴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体会语言和情感的美妙。(3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说窗》选文,完成小题。(6分) (1)“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2)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3)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4)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5)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2分) 2.第4段中使用 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一种,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2分) 3.结合全文,品味第5段中,加点词“生命窗”指什么?(2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贾平凹《天上的星星》,完成小题(10分) (1)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2)闲的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我们伤心了、垂下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的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3)“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4)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5)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6)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7)“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 (8)“月亮出来了。”我说。 (9)“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10)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11)“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12)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13)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14)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15)“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16)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 (17)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18)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1.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2分) 发现星星—— ——议星星——捞星星—— 2.请说说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3) 3.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的句子。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里欢笑, , , 。(2分) 4.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
|
| 10. 难度:中等 | |
|
作文(40分) 题目:伦理学标准概念: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 ,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也有人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因此,幸福可大可小,无处不在。请以《俯拾皆是的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