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惘然(wǎng) 淙淙(cóng) 拾级(shè) 孕育(yùn) B.古刹(shā) 潺潺(chàn) 拮据(jù) 阴晦(huì) C.褒贬(bāo ) 鄙夷(bǐ) 打盹(dǔn) 销声匿迹(nì) D.一霎间(shà) 嗤笑(chī) 惬意( qiè ) 分道扬镳(biāo)
|
|
| 2. 难度:中等 | |||||||||||
|
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无精打彩 水落石出 与日具增 生意盎然 新陈代谢 无人问经 驰名中外 正重其事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每到夜幕降临,柳州的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B. 那些反对北京奥运会的政府和政客,其实都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政治图谋。 C. 柳州电视台的“摆古”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读书是游历世界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大饱眼福。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B.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不少人生的真谛。 C.我的故乡就是被温家宝总理称誉为“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工业名城柳州市。 D.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之后,校园掀起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的风气,面貌焕然一新。
|
|
| 5. 难度:中等 | |
|
课文默写(10分) 1.五月天山雪, 。 2. ,单于夜遁逃。 3.竹外桃花三两枝,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5.愿将腰下剑, 。 6.一曲新词酒一杯, 。 7.蒌蒿满地芦芽短, 。 8. ,一片孤城万仞山。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10.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
|
|
| 6. 难度:中等 | |
|
学校开展语文“经典诵读”活动,请你结合提示参与下列活动:(7分) 1.为学校在下列宣传广告中选择一句广告语,并说明理由。(3分) A.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B. “与好书交朋友” C. “好书伴君侧,居高声自远” 我选择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读书比赛活动的一道题目:请谈谈下列两组诗句中,你发现的物候规律。(4分) A.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发现A的物候规律是: 我发现B的物候规律是: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语段,完成小题。(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4分) ①度已失期 ③为天下唱 ②楚人怜之 ④置人所罾鱼腹中 2.下面划线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楚人怜之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① ② 这样做的作用是:(3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桃花源记》的语段,完成小题。(共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翻译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3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故乡》中的语段,完成小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 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小说《故乡》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分) 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 3.闰土见“我”时为何不叫“迅哥儿”,称“我”为“老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4.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______ ,运用了 _______ 修辞手法。(3分) 5.选出在这几段中没有运用到的描写方法( )(2分) A.对话描写 B.肖像描写 C.环境描写 D.动作描写 6.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作文(共30分,含卷面书写2分) 题目:带着________,一路前行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内容(如理想、自信、尊严、感动、感恩、挫折、伤痛、遗憾、微笑、眼泪、鲜花等),补足题目(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卷面整洁,字数600字以上。 带着________ ,一路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