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qiàn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yǔ 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面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蛟龙号”的深潜成功、航空母舰的首航,令国人津津乐道。 B.农村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庆祝“国庆”的晚会上,张华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房屋倒塌,道路扭曲,电力和通讯中断,触目惊心的震后景象凸现了地震的威力。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2012年春晚节目《鼓韵龙腾》的字幕解说词:“鼓是人类最早的音韵之一……” B.我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是三年来最好的一年。 C.“哈佛小子”林书豪凭借刻苦的努力,热情的态度,乐观的心态,强大的自信,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成功。 D.微博、微信、微小说……“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舞台互联网,让现代中国人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面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1946年。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新闻,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C.《老王》一文通过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
|
| 5. 难度:中等 | |
|
古诗文填空。(6分) 1.树树皆秋色, 。 2.气蒸云梦泽, 。 3.《望岳》中能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壮志的句子是 , 。 4.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 , 。”
|
|
| 6. 难度:中等 | |
|
请你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感激养育你的人,因为他给予了你的生命; ,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意志。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朝花夕拾·五猖会》中的片段,回答问题。(2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我的成功”是指什么?
|
|
| 8. 难度:中等 | |
|
综合性学习(4分)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反对战争,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1.请写出关于战争的诗词名句、著名战役各一。(2分) 诗词名句: 著名战役: 2.品读下面名言,用简洁连贯的一句话概括这三则名言的用意。(2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这三句话的用意是:
|
|
| 9. 难度:中等 | |
|
①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3分)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什么? (2分) 3.品味第④段中画线句,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并表现了“我”接到《山海经》时怎样的心情?(3分) 4.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 5.选文写阿长买《山海经》时,并没有详写她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而是用了概述的方式。请发挥想象力,将长妈妈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写出来。(不少于50字)(3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父爱不矮小(14分)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②“六一”节前夕,学校照例要举办一场联欢会。选节目那天,她哭着回了家。老师把她在几个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了一阵之后,无奈又失望地摇摇头。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都已长成亭亭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你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语文课上,她的作文被老师夸奖,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许会让她充满欢喜。下课后,老师夸:“这丫头好文采,随你父亲。”最后这一句,让她心里的欢喜打了折扣。她挺挺娇小的身体委屈着,为什么我要像父亲? ⑤忍不住去问母亲:“父亲那么矮,你为什么要嫁他?”母亲生气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说父亲!你父亲就是个子矮了点,可他是咱镇上有名的文化人,随和善良,大伙儿都敬重他。”父亲并不恼,笑着说:“我又买肉了,咱多给丫头吃肉,就能长高。”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⑥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亦花一样地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除却离家的新鲜,她还有个小小的快乐,耳边不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⑦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两袋子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 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这不,好容易才买到,立刻就给你送去了。”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⑧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⑨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望着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⑩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她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1.文中她对父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完成这一过程的归纳。①小学时, →②中学时期, →③大学时期, →④送别男友,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3分) 2.第③段中画线句写道“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这一细节,请用恰当的语言概括父亲此刻的心理。(2分)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语句中两个“似乎”的特定含义。(2分) ⑴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 ⑵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4.文中多次出现蔷薇花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父爱不矮小”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 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翻译(2分) 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2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2分) ① 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 ②治病辄效( ) 2.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亲往观之 B.走而告之 C.原礼心异之 D.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 4.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医家”的为人。(2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回首往事,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感动;那一次,你长大了;那一次,你重新振作… …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 …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以“那一次,我 ”为题目 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记事要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要有适当的描写与议论,议论要因事而发。不少于5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