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炽痛 (chì)骈进 (pián)面面相觑(qù)龙吟凤哕(suì) B.腼腆(tiǎn)嗔怒 (zhēn)恪尽职守(kè)稽首(jī) C.抽噎(yē)匀称(chèng)脚踝(huái)伫立(zhù) D.诓骗(kuāng)谮害(zèn)吹毛求疵(cī) 佝偻(lóu)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多姿多彩 心旷神殆转弯抹角锋芒必露 B.明辨是非穿流不息迫不及待阴谋鬼计 C.周道如砥 遮天蔽日 鳞次栉比张皇失措 D.变换莫测流连忘返 幅员辽阔谈笑风声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中的优美词句,断章取义、博采众长,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B.万州区政府因地制宜,打造了数个别具特色的滨江公园。 C.五十年来,万州中学的每一位老师恪尽职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D.世界第一大跨径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飞架南北,三岸景色相得益彰。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面这段文字有四处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①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生于加拿大的电影著名导演。②在推出自编自导的科幻片《魔鬼终结者》后,使他一夜成名。多才多艺的他除导演外,又是编剧还是制作和剪辑。③他的电影是为了追求最极致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主题往往试图探讨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④最新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每一镜头都经过单独的技术处理,使得震撼的结果更加突出。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和 调换位置。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 。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 。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 |
| 5. 难度:中等 | |
| 仿照下列句子,再续写两句话。(4分) 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阅读是幸福的,通过阅读,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 ,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4分) 艾青原来是学美术的,后来却写诗,成为著名的大诗人。为此,有人跟他开玩笑:“你是母鸡,可是下的是鸭蛋。” 艾青风趣地说:“不管鸡蛋、鸭蛋,总还是蛋,它们之间总合有共同的物质——蛋白质,即使含量不同,都同样具有营养嘛。” 艾青回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回答。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越来越多,各校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小组)像雨后春笋。如文学社、音乐社、舞蹈社、足球之家、篮球社、乒乓社、动漫社、油画社、版画社、摄影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网页爱好者……校园里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景象。 1.下面是某校对500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的调查表.请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一条主要信息。(3分) 
 你提取的信息是: 2.你最喜欢参加哪个社团(小组)?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加你们的社团(小组),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你选择的社团(小组): 你写的宣传标语: 3.为了让你们的社团(小组)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你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3分) 答: 
 | ||||||||||||||||||||||||||
| 8. 难度:中等 | |
| 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每空l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2.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羌管悠悠霜满地,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4.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 5.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6.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于田间艰苦劳作的句子是: “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给予建功立业机会的语句是“ , ?” 
 | |
| 9. 难度:中等 | |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公将驰之 驰: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彼竭我盈 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说说。(4分) 4.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得到的启发。(3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父与女 张秀亚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知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⑾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⑿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⒀抚摸着那柔软的围中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 (选自张秀亚《种花记》,有删减) 1.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2.文章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从全文看有何作用?(4分) 3.请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其妙处,作简要的赏析。(4分) 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 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我选 句 我的赏析: 4.文章⑾自然段写了“我”对围巾的不同表现,请分析“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1)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2分) (2)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5.在我们青春成长的故事里,有无知也有叛逆,我们懵懂着,不曾体会父母的心,却常常在错失了以后才追悔莫及。在你的成长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令你懊恼着?请你用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文字加以叙述。(4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请珍视我们的汉字 许民彤 ①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 ②据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上班族的日常工作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手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现在,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 ③如今很多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着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指出了目前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国网络语言“雷”泛滥、汉字书写为吸引眼球求奇求怪的种种现象…… ④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微博……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⑤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汉文字的使用,折射出当代人语言和词汇日益贫乏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 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 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力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选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1.作者的论述思路十分明晰。开篇由一则文化报道引出论题,即: ① ;接着分析原因、痛陈危害,进一步指出问题实质——“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最后大声呼吁: ② 。(4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中划线部分的含义。(4分) (1)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作用?(4分) 
 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 ).(4分) 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经指出:我们在当代图像、印刷品泛滥之下正在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的异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现象。观照当下技术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这位西方文化批评家的深刻洞察,似乎正是对此而说。 A.①②段之间 B.③④段之间 C.④⑤段之间 D.⑥段之后 5.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硬笔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课程标准要求练习书法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价值?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2. 难度:中等 | |
|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人生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诉不完的情,说不完的爱。岁月如诗,人生如歌,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生活中的一次次磨练,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技制作中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收获,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练中坚韧,情感在交汇中融合,我们的生活由此而丰润美好。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不禁发自肺腑地说:“生活,我爱你!” 请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班级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请用 XX 代替。 2.据说,新加坡旅游局的一位官员在向总理李光耀汇报工作时说:“我们没有什么旅游资源,只有阳光。”李光耀说:“给你阳光就够了,你还要什么?” 旅游局官员领悟到话中的深刻内涵,制订了“阳光计划”。他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大了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阳光计划”的实施,使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环境优美、文明程度高、享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旅游胜地。 阳光,本指日光,人们却赋予了他许多的新的内涵。现在,眼光成了流行语, “阳光工程”、“阳光办公”、“阳光服务”、“阳光教育”,也有“阳光男孩”、“ 阳光女孩”等,还有《电影阳光的灿烂日子》等等,可见人们对阳光的渴望和热爱。 请你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范围之内。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述观点。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校名、班级名、人名者,请用 XX 代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