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划线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胆怯(qiè)颁发(bān)绮丽(qí)扣人心弦(xuán) B.脂肪(zhǐ)哺育(bǔ)刊载(zǎi)随声附和(hè) C.瞥见(piē)猝然(cù)诘责(jie)称心如意(chènɡ) D.教诲(huì)惩罚(chéng)参差(cēn)杳无消息(yǎo)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奔弛待遇追溯再接再厉 B.和谐秘决闲暇焕然一新 C.干燥蔓延书籍无精打采 D.婉约吟诵尊命鸦雀无声 
 | |
| 3. 难度:简单 | |
|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①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样过。 ②提前完成了任务,大家的心里觉得很快活。 解说:两个“快活”意思相同,都有“愉快、快乐”的意思。 B.①这个人有三十岁模样。 ②看你打扮成这模样,我几乎认不出来了。 解说:两个“模样”意思不同。 ①句中的“模样”指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②句中的“模样”表示约略的情况。 C.①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白云,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②面对变幻莫测的外贸形势,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新的出口策略。 解说:两个“变幻莫测”意思相同,都有“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的意思。 D.①漫步在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上,常常会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②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解说:两个“峰回路转”意思不同。①句中的“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②句中的“峰回路转”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漫长清冷的冬夜在晨曦中隐去了身影,吵醒了晨梦的麻雀在窗外叽叽喳喳地雀跃着, 。开窗问候早晨,好生纳闷,居然有几只麻雀迎着寒风蜷缩在梧桐树冠的最高处, ?看着它们被风吹得零乱的羽毛,我更加怜惜这些冬的忠实守候者。 A.给寂寥的冬晨增添了不少生机莫非它们也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B.给美丽的冬晨增添了不少乐趣莫非它们也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C.给寂寥的冬晨增添了不少生机莫非它们不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D.给美丽的冬晨增添了不少乐趣莫非它们不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 |
| 5. 难度:简单 | |
| 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析】 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析】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析】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理【解析】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诗文名句的作者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采菊东篱下 ②海内存知己 ③往来无白丁 ④一览众山小 ⑤把酒问青天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 |
| 7. 难度:简单 | |
| 默写(6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1分)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3.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1分) 4.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 
 | |
| 8. 难度:简单 | |
| 名著阅读(3分) 填空: 讽刺是小说作品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今中外许多作品都带有这一风格特征。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 ① (书名)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其中《范进中举》一章,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当他中举后却 ② (情节)。俄国作家契诃夫在作品《变色龙》中,通过塑造 ③ (人物)这个媚上欺下、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典型形象,讽刺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 |
| 9. 难度:简单 | |||||||||||||||||||||
| 综合性学习(共9分) 2009年3月2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韩日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下面是从该报告中提取出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调查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中国占78.3%,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普通高中学生每天在家学习2小时以上的,中国占56.7%,美国占24.7%,日本占20.5%,韩国占15.4%;每天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中国占26.0%,韩国为20.6%、日本和美国仅分别为5.8%和2.2%。 材料二: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休息日里常做的事(前三位) 
 1.请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有关中国高中生的主要信息。(4分) (1) (2) 2.在日韩美三国高中生的休闲方式中,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健康成长?为什么?(2分) 3.近期,多家媒体报道了内地许多大中小学校以保护学生安全为理由取消中长跑等体育项目的消息。对学校这样的安排你怎样看?(3分) 
 | |||||||||||||||||||||
| 10. 难度:简单 | |
| 阅读《师说》(节选),完成问题。(共9分)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一致的是( )(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十年春,齐师伐我。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求闻达于诸侯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苟富贵,勿相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翻译: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 3.第②段文字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试就文段中对比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概括说明。(3分) 
 | |
| 11. 难度:简单 | |
| 阅读《父爱陷阱》,完成问题。(共15分)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里。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像,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开始在井壁上挖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你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都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就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一瞬间,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喃喃地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父爱故事》,有改动) 1.本文记叙了“他”狩猎时掉进陷阱后的经历。阅读作品,在横线上概括相应的故事情节。(4分) ① ② ③ 开始自救并逃出陷阱。 ④ ⑤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4分)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不超过150字)(7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阅读《神秘的运动常数》,完成问题。(共7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 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1.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 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科学家是如何利用神秘的运动常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4分) 【材料】 目前有些国家的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军方研制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时也常常遵循这一常数。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 
 | |
| 13. 难度:简单 | |
| 阅读《习惯成自然》,完成问题。(共8分) 习惯成自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作者:叶圣陶)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分) 3.简要概括⑥—⑧段的论证过程。 (4分) 
 | |
| 14. 难度:简单 | |
| 作文(50分) 题目:“教训”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