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蓬篙(gāo)聒噪(guō)锐不可当(dāng) B.翘首(qiáo)嗤笑(chī)襁褓(qiǎng) C.煞白(shà)干瘪(biě)恣睢(suī) D.星宿(sù)追溯(shuò) 呱呱坠地(guā)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走头无路声名雀起 B.食不果腹草菅人命 C.甘败下风蛛丝马迹 D.一如继往旁征博引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彷徨:想来想去,难于平静。 B.愕然:吃惊的样子。 C.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 D.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目标。 
 | |
| 4.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 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没有对工作的热爱, 不可能勤奋地探索和实践,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坚持不懈如果就 B.孜孜不倦只有才 C.废寝忘食只要就 D.精益求精即使也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筝》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我国当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D.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碧绿”、“重视”、“精神”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的“高傲”是褒义词。 C.“惊讶”、“惊奇”、“惊喜”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意外、喜悦的心情。 D.“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大雁归来”、“云南的歌会”、“中国石拱桥”都是偏正短语。 B.“联合国宣布今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青年与和平和发展’,口号是‘和平等于未来’。”这是一个复句。 C.“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这个句子中的“世界自然和文化”是定语。 D.“如果脱离实际,这个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无法解决问题。”是假设复句。 
 | |
| 8. 难度:中等 | |
| 名著阅读考查。(4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以上文字是《傅雷家书》的一段节选文字,谈到了艺术修养的内容。除了艺术修养以外,《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目中还谈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分) 2.傅雷认为从事艺术应具备怎样的态度?(2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诗文默写填空。(凡错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8分) 1.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2.②生于忧患, 。 3.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无功难返的句子是: , 。 4.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鸟”的两个连贯的句子: , 。 5. ,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6.巧笑东邻女伴, 。(晏殊《破阵子》 7. ,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8.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 
 | |
| 10. 难度:中等 | |
| 语文活动。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读出的内容要求准确、具体。4分)答:                                                                                    
 | |
| 11. 难度:中等 | |
| 文段(一)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什么?(2分)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简要分析原因。(3分)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哪几种。(3分)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征是什么?(2分) 5.阅读本文,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3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文段(二)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2分) 2.第2段中说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分别概括是什么作用。(3分) 3.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3分) 4.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一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 |
| 13. 难度:中等 | |
| 文段(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2分) 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文段(四)跨越自己 
 认真阅读上面这首诗歌,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选取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5分) 
 | |
| 15. 难度:中等 | |
|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悄悄地过去,又到了我们别离的时刻,相聚昨天,告别今天。回首往昔,我们的初中生活如一首首美妙的歌声,回荡心头。今天,我们再走进往昔,望望那难忘的岁月。 1.【难忘的记忆】通过回忆,请为我们叙述一件交往中使你感到富有哲理的事,并说说你通过这事感到了什么哲理。(如遇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请用“XX”代替。)(4分) 2.【成长的足迹】初中三年你或感受,或经历过玉树的地震、舟曲的泥石流、西南的旱灾,面对这些自然界突如其来的灾害,你或感到震撼、或感到痛苦、或感到悲痛……总之你一定有所反思,有所成长。请你回顾这段历史,为我们写一个你看到的,或听到的触动了你心灵的场面,并谈谈灾难发生后你的反思。(4分) 3.【不舍得别离】即将告别相处三年的老师和同学,你的心中必定有着许许多多不舍的言语。现在就请你拿起笔为即将别离的老师或同学写一段毕业留言。(4分) 
 | |
| 16. 难度:中等 | |
| 写作能力考查(共60分) 初中三年的体验和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的改变吧! 读文学,《雨说》是否改变了你的关爱之心;《陈涉世家》是否改变了你的拼搏之志;《观刈麦》是否让你改变了对社会的思考之意……;品人情,是否让你改变了对待父母唠唠叨叨的感触。是否让你改变了对待师长严格要求的不解,是否让你改变了对待友人积极竞争的怒气……;总之,人生的体验一定会使你有所改变的,一定会使你更深的感触人生…… 请以“_________改变了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在答题卡上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名或人名。4.字数在600-650之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