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宁波七中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月亮落下了,你还有太阳,你是一片辽      (kuò)的天空,迟早总会升起灿烂。青春落下了,你还有金秋,你是一方      (jiān)实的土地,陆地上任何一个支点都可以建造丰      (bēi)。帆落下了,你还有      (jiǎng),即使落下的是你唯一的那张帆,你也不要向风哀求。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她像一部厚重的书,上下七千年,人文精神一脉相承;她像一艘远航的船,纵横九万里,东方神韵牵手世界。她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于一种    的文化底蕴,一种    的生活环境,一种    的市民心态。她,就是首届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宁波。

①开放包容     ②丰富瑰丽     ③悠闲舒适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小明参加了学校的艺术节活动后写了一篇随笔。以下是随笔中的几个句子,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如果你来到“爱心义卖”的现场,就会被人声鼎沸的场面所感染。

B.虽然我没有获得演讲赛的第一名,但参加比赛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C.担任艺术节工作人员的同学,牺牲了许多时间,任劳任怨,令人钦佩。

D.闭幕式上,“校园十佳歌手”的精彩演唱,真是惟妙惟肖,让我们痴迷陶醉。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①随着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掌握资料。②某句诗文是否这样表述?某个人物是否生于某个时代?甚至某种病如何治疗……③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似乎都可以通过“网上查一下”来解决了。④但据调查显示,过度依赖网络搜索,会降低人的独立思考能力。⑤这种现象让人担忧。

1.第①句有语病,请说出修改意见:                                          

2.语段中有一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说出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3.请把第⑤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出师表》中表明青年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4.古诗文中有很多与“鸟”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5.古诗文中有很多与“烟”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4分)

1.“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请写出与这首诗相关的人和事。 人物:               ;事件:                         

2.“天已经亮了,我没有向国王道贺就跑回家来。因为虽然我建了一件奇功,可是说不定皇帝会对这样的行为感到愤慨,根据这个国家的法令,任何人不管他的名位怎样,如果在皇宫院内小便一律处死。”

选段中的“我”是指              。“我建了一件奇功”,“我”建的一件奇功是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3分)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性。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候鸟儿童”是指                                                                 

的儿童。

2.为了解 “候鸟儿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同学们对小区保安、“候鸟儿童”的母亲和派出所民警进行了采访。请你说出以下采访记录分别说明了“候鸟儿童”的城市生活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小区保安:这小孩(指“候鸟儿童”)每天一大早就和父母到小区门口摆摊,父母卖早点,他就趴在早点摊的桌上睡觉,有时候在周围闲转,有时候就在我这儿和我做伴,偶尔聊几句天。有一次,我问他从早点摊回家后干什么。他说,没人陪他玩儿,父母给他买了只兔子,他就喂兔子。

“候鸟儿童”的母亲:我也希望孩子能在身边长大,但是没办法,只能在寒暑假把孩子接来。这孩子小时候可活泼了,这次来,话明显少了。一见面他爸就问他,想没想我们。他张口就说“不想”。我们夫妻俩都很难过。

派出所民警:相对于“小候鸟”熟悉的农村环境,城市存在着更多的危险。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只能把他们反锁在家中,或者让他们在居住地或父母工作地附近自由玩耍。由此导致寒暑假成为“候鸟儿童”受伤、走失甚至危及生命事件的高发期。

①小区保安:                                                                    

②“候鸟儿童”的母亲:                                                                               

③派出所民警:                                                                        

3.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社会各界要采取一些有益的行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请你写出一条。(1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①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最强烈的释放方式之一,而火山灰是火山喷发后不可避免的产物。火山灰由岩石、矿物和火山玻璃碎片等物质组成,直径小于2毫米。

②全球每年都有50多次火山喷发,岛弧与大陆地区的火山喷发造成了主要的火山灾害。火山喷发及产生的火山灰、有毒气体、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等不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还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大气臭氧的衰竭,进入对流层的紫外线辐射增加,使大气层中大量火山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物、氟化物和甲烷等相互间的作用增强,继而加速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导致环境恶化加剧。

③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可在大气平流层长期驻留,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火山喷发物在天空中连同水蒸气构成的颗粒进入同温层后,形成了一片巨大的二氧化硫云,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使气温骤降。此外,火山灰的下落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时,台风使又湿又重的火山灰降落到人口稠密的地区,造成约200人死在压塌的屋顶下。

④火山喷发后,炽热的火山灰随气流快速上升,因飞机内燃机在工作中会吸入空气,所以火山灰会阻塞飞机发动机的零部件,就像在沙暴中驾驶汽车,发动机的内部零件会被阻塞一样。此外,火山灰也会阻塞空速传感器,使它产生错误的读数,飞行员可能因此无法获知当时的参数。

⑤虽然火山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苦难,然而火山的喷发及其产物——火山灰却也在默默地发挥着它的良性作用。

⑥火山灰会为土壤带来丰富的养料,可以使土壤非常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面积虽然不大,却分布着该国一半的人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活动,有深厚肥沃的火山灰土,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

⑦火山喷发会给当地带来很多矿物质。例如日本,虽然在他们国内其他资源都很贫乏,但硫磺矿却素来丰富。原因就是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活动,硫磺资源丰富。

⑧火山喷发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独特的浮石,充满气孔,比重小于水,因此可以漂于水上,别有一番情趣。如果火山喷发不很剧烈,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如夏威夷群岛上的一些熔岩瀑布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观光。

⑨火山灰的工业用途也很多,比如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制成墙板、楼板和隔音保温材料等;在化学工业方面,可磨粉用作过滤剂、干燥剂和催化剂;火山灰还可用于填料工业,制作光学玻璃高级磨料、塑料抛光剂、橡胶塑料等其他化工品填料。还有人将火山灰用作杀虫剂的载体和肥料的控制剂。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结合第①段,用下列句式说说什么是“火山灰”。(3分)

火山灰是                                                            的物质。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火山灾害是由岛弧与大陆地区的火山喷发造成的。

B.大气臭氧的衰竭加剧了火山喷发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C.火山喷发能给土壤带来丰富的养料,还能带来很多矿物质。

D.火山灰的工业用途很多,能用于建筑、化学等各种工业。

3.“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本文中多次出现。请从文中找出一例进行概括并简要说明其作用。(3分)

4.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话题说说你的探索发现。(3分)

【链接材料】冰岛人用火山活动形成的地热能源发电,而发电后留下来的地热水,由于未添加过任何化学物质,因而可以用于供暖。冰岛人还在尝试用地热中提炼的氢气来驱动汽车,开完汽车后,产生的纯净水还能直接饮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永恒的百合

【澳大利亚】帕特里克·怀特

①平静的加利福尼亚海湾褪去了先前的浮躁和凶猛,海面上波澜不惊,这异常沉寂的氛围给人一种无比的压抑之情。只是水面上漂浮着的许多白色的花朵,才给这沉寂压抑的环境带来了些许亮色和温暖。

②这些天来,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海边上撒落花朵,他们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望着这些圣洁的百合花发呆。人群中有一位身材高挑,长着碧眼金发的女郎,她美丽而忧伤的眼睛中满蓄着泪水。她是“雅典娜”号沉船上22位幸存者中的两位女性之一。

③她的名字叫玛丽·莲,来自意大利,她非常喜欢美国,是个典型的美国通。她是独自一人去加州游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玛丽·莲吓坏了。她平生头一次乘船在大海上游玩,根本不知道怎么穿救生衣。面对茫茫无边的大海和汹涌澎湃的巨浪,玛丽·莲吓懵了,泪水止不住地从她美丽的面庞上滑落下来。这时有两位美国男子走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④玛丽·莲看到轮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立即清楚了事情的严重性。她手足无措地向人群跑去,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了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经过数小时的挣扎,“雅典娜”号终于湮没在巨浪滔天的大海中,海水也一下子把船舱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头颅、手脚等各种手段,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第一个逃出船舱的是玛丽·莲——男人们再一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⑤出了船舱后,玛丽·莲也只能在大海中任凭狂涛巨浪的摆布。突然,她看见一条橡皮救生筏,上面已经坐着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爬上救生筏。此时一个巨浪扑来,一名男子被卷到了玛丽·莲的身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把她推上了救生筏,而当玛丽·莲向这位男子伸手时,他却被巨浪卷入了海底,再也找不到一点痕迹……

⑥玛丽·莲被惊呆了,那位老人更是热泪四溅……筏子依然在怒涛之巅摇荡,玛丽·莲放声痛哭起来,老人抚摩着她的头说:“孩子,不要怕!无论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你一定要努力活下去,而我已经一大把年纪了。”玛丽·莲止住了哭声,这时,海面上已有了一丝亮色。猛然间,一个巨浪将筏子打翻,玛丽·莲死死抓住筏绳,而那位老人转眼间就消失在大海的深渊之中。

⑦玛丽·莲已自顾不及,她不会游泳,但曾经看过自救的电影,于是她用两根指头塞住鼻孔,拼命地用嘴吸气,以防海水灌进鼻子把自己呛死。过了很久,玛丽·莲发现自己和筏子已靠近了海岸,岸边的波涛也异常凶猛,有人想拉她但没能拉住,她被反弹离开了海岸。危急中,她赶忙解开筏绳,一阵海浪扑来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棉衣包住了她,她终于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幸运地活了下来,可是与她同舟共济的280位同胞却永远地消逝在大海的深渊之中。                             (选自《文苑》2010年第4期)

1.请以玛丽·莲的口吻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⑴问题一:你觉得自己能在这次事故中幸运地活下来的原因有哪些?(3分)

                                                                       

⑵问题二:②③段中加点的两次“泪水”分别是因为什么产生的?(2分)

                                                                       

2.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3.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品味划线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①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头颅、手脚等各种手段,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

②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把她推上了救生筏。

我选第    句,                                                         

4.文章以“永恒的百合”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非不深也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2分)

例句:亲戚

A.同舍生皆绮绣                        B.欲大义于天下

C.故人不独其亲                        D.所识穷乏者我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君不自诈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

③权谲(jué)小数:权术和诡诈的小计谋。

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①不能知其人(    )

A.必定,一定      B.目的,目标      C.确实,确切     D.鲜明、明亮的样子

②以权谲小数其臣下者(    )

A.接触,对待      B.连接,连续      C.承接,收受     D.接待,迎接

2.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佞臣谁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核舟记》)

B.或佯怒试之意将隧入攻其后也(《狼》)

C.浊其源求其流之清义不杀少杀众(《公输》)

D.畏威顺旨感极而悲矣(《岳阳楼记》)

3.对文中画线句子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主自己做假使诈,凭什么要求臣下正直呢!

B.君主自己是奸诈之徒,为什么还要责怪臣下的耿直呢!

C.君主自己说假话,指责臣下是不值得的!

D.君主自然要假装,怎么可以直接责备臣下呢!

4.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被称为英明的君主。从这则短文看,唐太宗的英明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