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水渍(zì)吹毛求疵(cī)热忱功名利禄 B.褴褛(lǚ)栩栩如生(xǔ)锤炼自出心裁 C.磕绊(bàn)瞻前顾后(zhān)恻隐眼花缭乱 D.揣摩(chuǎi) 拈轻怕重(zhān)陶冶 与日具增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人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谦和谦让谦恭 B.谦让谦恭谦卑谦和 C.谦卑谦和谦恭谦让 D.谦恭谦让谦和谦卑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心理,使得“洋奶粉”格外受宠。 B.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方面的专家,用9个月时间对在建核电机组、待建核电机组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中国人传统的理财方式就是“量入为出”。 B.一提到莲花,人们都会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C.人们在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树木成林。 D.在今天的座谈会上大家要来谈谈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面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属于动态描写,前者奔腾壮烈,后者舒展柔美,以化动为静的浪漫想象,突出了山势和丘陵的绵延起伏,奔放活泼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情感的跃动。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借前朝历史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余光中《乡愁》一诗中“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
|
| 6. 难度:简单 | |
|
阅读《威尼斯商人》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夏 洛 克 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销贵邦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 巴萨尼奥 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这样的回答可不能作为你的残忍的辩解。 夏 洛 克 我的回答本来就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 巴萨尼奥 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夏 洛 克 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 巴萨尼奥 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 洛 克 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安东尼奥 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巴萨尼奥 借了你三千块钱,现在拿六千块钱还你好不好? 夏 洛 克 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公 爵 你这样一点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1.夏洛克说,同安东尼奥进行一场诉讼“并没有好处”。实际上,夏洛克心里认为这场官司是有好处的,他的真正意图是( ) A.可以借机报复,消灭对手。 B.可以获得照约处罚的机会。 C.可以不给毒蛇咬两次。 D.可以满足他割肉的心愿。 2.夏洛克对“不愿意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这一问题的实质性回答是( ) A.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 B.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 C.天生的癖性。 D.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 3.下面关于选文中四个人物形象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东尼奥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但对夏洛克的无耻阴谋竟逆来顺受。 B.巴萨尼奥重情重义,向夏洛克提出加倍偿还欠款的请求来营救好友安东尼奥。 C.公爵仁慈大度,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崇尚理性”“尊重人的价值”的理念。 D.夏洛克拒绝一切“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的要求,坚持“照约处罚”,表现了他坚持正义、不讲私情的性格。
|
|
| 7. 难度:简单 | |
|
阅读《〈孟子〉二章》,回答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 C.以天下之所顺天下顺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选出译文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朋友都背叛他。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一个人的想法,只有)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一个国家,内部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3.下面对两篇选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两章》语言简练,概括性强,骈散结合,气势恢宏,读起来有节奏感。两文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对战争的影响,论述了“人和”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体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又进而论证了忧患对于国家生存的意义,从而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由个人推广到国家,立论深刻。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提出中心论点后进行了对比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举例、对比论证之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
|
| 8. 难度:简单 | |
|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2.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4.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范仲淹心系天下,笔画江山。《岳阳楼记里》,洞庭湖波涛汹涌澎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渔家傲》中,边塞落日雄奇壮美,“千嶂里, ”。(2分)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吴宫遗事 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捭(bǐ)参政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查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嚭(pǐ)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嚭用事。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嚭: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1.解释下列文中划线的词。(2分) (l)毕九层而不奏 (2)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夫差不悦,伯嚭以代焉。 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3分)
|
|
| 10. 难度:简单 | |
|
阅读《壶口,壶口》一文,回答小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选择忍受和服从。但黄河是雄心勃勃的,它从来都不屑隐忍,不甘迁就,更不愿受辱。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扼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醒悟:【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1.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4分)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3.请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4分)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下表是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1.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2分)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3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名著阅读(5分) 1.下面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段文字,其中“他”指的是 。(2分) 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2.请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排列下面情节的先后顺序(只填序号)。(3分) ①发现野人 ②抗争病魔 ③重返故乡 ④海上冒险 顺序:
|
|
| 13. 难度:中等 | |
|
作文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时光的脚步已把你们从懵懂少年引领至青春的门槛。回首往昔,岁月让你们懂得了很多很多:父母之恩,情深似海;严师教诲,永志难忘;挫折面前,自信坚强;成功之时,淡定从容……岁月让你懂得的也许是一种情感,一个哲理,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对生活的领悟可能源于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歌可泣的英雄,亦或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次经历…… 请你以“我真正懂得了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中心明确,感情真实,600字以上,书写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