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兴黄桥初级中学东区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tián地依wēi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tāo。我没有忘记我的shì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十三岁的际遇》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他把这些想法写信给电台“大众知音”,盼望能得到更多的知音。

B.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C.《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小说选·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D.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A.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丰富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

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虽然得到优待,但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了。

D.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根据提示填写出课文内容或相关名句。(每空1分,总计8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2.沾衣欲湿杏花雨,                     

3.               ,桑榆非晚。

4.青山有幸埋忠骨,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7.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时时尽兴,有时也有伤感与遗憾。遇到不顺时,要有豁达的心胸,可以用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诗句来安慰自己:

                                    ,此事古难全。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著推荐与阅读。(5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国籍)的著名作家              。(2分)

2.汤姆和伙伴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          把大夫杀了。(1分)

3.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无私、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诸多品性。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最欣赏他的哪一点。(2分)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语文实践活动。(4分)

1.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2分)

a.你给小报起的名字是什么?

                                                                           

b.设计了哪些栏目?(至少列举两个)

                                                                           

2.下面一则公益广告很有创意,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分析。(2分)

 “图书阅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漫画中的孩子,你将会怎样对“奶奶”说。(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古诗阅读欣赏。(5分)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请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惊”和“鸣”二字的精妙之处。(3分)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的感情。(2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下列题目。(11分)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业,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1)季梁闻之,中道而(            )     (2)衣焦不,头尘不去(             )

(3)我欲楚(            )           (4)吾多(          )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今王动欲成霸业,举欲信于天下。

                                                                       

(2)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7分)

①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东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钓鱼诸岛周围的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②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一个渔场。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是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这个海峡港湾中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③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诸岛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它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东海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钓鱼岛都是战略要地,无论是中国东出还是日本南下,钓鱼诸岛都是一个咽喉要道。它可以成为保卫我国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也可能被日本利用,阻碍我国统一,对我国东部沿海和台湾地区造成威胁。

④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在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本文的说明层次是:先介绍钓鱼岛的         ,再介绍钓鱼岛的渔业资源情况,接着介绍钓鱼岛的          ,最后介绍钓鱼岛的          。(3分)

2.请写出下面的链接材料补充和印证了原文哪些内容。(4分)

 【材料一】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储量约在737亿桶至1574亿桶之间。有人曾经预言,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储备量相当于“第二个中东”。

 【材料二】

 1785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学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一书,共有五张地图,这些地图制作精细,与现代制图法一样以颜色划分区域。日本部分用淡绿色,而中国部分是用粉红色来表示的。以色区分,国与国之间的分界自然一目了然。就在这图上,也标明了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的位置,其颜色与中国福建、浙江相同,都是粉红色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短文《拒绝句号》,完成题目(17分)

拒绝句号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1.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划线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

                                                                                  

(2)当然,何其艰难!

                                                                                  

2.第二段中的“但”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作者认为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不知不觉地画上一个句号,其原因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4分)

原因:                                                                          

我的经历:                                                                                                                                                       

4.为什么说“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3分)

                                                                              

                                                                                

5.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拒绝句号”的含义。(3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感悟春天》一文,完成题目。(20分)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光,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 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4分)

                                                                           

                                                                           

2. 读第①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3分)

                                                                           

3. 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4. 用一句话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2分)

                                                                           

                                                                           

5.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什么?(2分)

                                                                           

                                                                           

6.第④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字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4分)

                                                                           

                                                                           

7. 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作文(60分)

以“我理解了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老师”“幸福”……

(2)以记叙为主,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