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屋外,是皑皑的雪。我仍zhǎn转反侧,不能入眠。我在静谧的夜里,默默qí dǎo,愿我日日操劳的母亲夜夜hān然入梦,愿我日日奔忙的父亲时时身体康健。想着,想着,便沉溺在这份美好的愿景里了。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3. 难度:简单 | |||||
|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
|||||
| 4. 难度:简单 | |
|
(10分)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木受绳则直, 。 2. ,勿以善小而不为。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故能就其深。 5.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芳林新叶催陈叶, 。 7.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 8.吕碧城在《高阳台》中写道:“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而杜甫《春望》中有两句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连续的两句: , 。
|
|
| 5. 难度:简单 | |
|
(12分)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长城”景点的小导游,小明找到了如下资料。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题目。 ⑴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啊,长城! ⑵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互市的商旅蹙眉;却使历代的皇帝心安。你是民族封闭的象征啊,长城! ⑶可现在的你,敞开了胸襟!亿万游人的到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曾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⑷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选自鲍昌《长城》,有删改) 1.(2分)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是什么? 2.(2分)作者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在的? 3.(4分)选文提到了长城的哪些价值?在你心目中,长城具有怎样的价值? 4.(4分)请你来拟写一篇简短的导游词供小明作参考,小明要求其中必须包含一个有关长城的故事、成语、谚语或诗句,来引起外国友人的兴趣。
|
|
| 6. 难度:简单 | |
|
古诗词阅读(8分)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2分)请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描绘开头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3分)《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什么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3分)诗的末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
| 7. 难度:简单 | |
|
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疑人窃履》,回答问题。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同“谬”,错误,荒谬。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②而以窃履进( ) ③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 ④遂与之绝( ) 2.文中划线句子划分2处停顿。 昔 楚 人 有 宿 于 其 友 之 家 者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2分)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②(2分)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使楚》) 4.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
|
| 8.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 漫话阶梯(刘心武 / 文) ⑴最早的阶梯,追求的完全是连接两个以上的不同平面的功能性。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梯逐渐具有了心理属性,也就是说,人们建造阶梯,不仅是为了方便从一个平面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个平面,而且,也是为了达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⑵中国古典建筑,不仅是皇宫,像祭坛、寺院、道观、王府等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都一定要平地垒起高基座,建造有气派的阶梯,以体现出对神佛贵人的尊敬。现在仍存在的河南开封龙亭,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达于极致的典型。它是在平地拔起的十三米高台上盖出一个殿堂,里面供奉着称颂“真龙天子”即“皇帝万岁”的牌位,专用于在彼处由钦差大臣宣谕“圣旨”。殿堂即“龙亭”前面的台阶分三层共72级,故意建造得相当陡峭,那夸张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引发出心理反应。 ⑶近代社会建筑中的阶梯仍可起到主导人的心理意识的作用。由吕彦直设计的完成于1929年的南京中山陵,由陵下到陵寝主体,落差为73米,设置了八个过渡性平台,一共有392级台阶(当时中国人口为三亿九千二百万)。当谒陵者在头几个平台的阔台阶上往上行走时,所望见的只是天宇,要随着一步步地攀登,那顶部的蓝瓦祭堂才会慢慢地浮现眼前。这就是建筑师利用长距离、缓爬升的阶梯,来调整谒陵者的心理,使其能够“默默想音容”,将崇敬与缅怀的情绪达于浓酽。 ⑷城市公众共享空间的阶梯设置,一定要突破狭隘的功能需求,营造出奇趣妙境。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最出彩的就是1723年由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设计的那一组面对“破船喷泉”的扇形阶梯,它不仅是“视觉冰激凌”,更可以当作舞台承载多种形式的表演。已经有太多的电影利用它作为背景去表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那一组台阶实际上已经是人们熟悉的具有生命的存在。 ⑸至于民居里的阶梯,现在花样很多,法式的旋转楼梯似乎相当流行,但照搬这种节约空间而且具有浪漫气息的楼梯时,一定要考虑到家人的实际需求,注意安全。 ⑹阶梯并非简单事物,在当下生活中,除了其实用性,“阶趣”应该是设计者考虑的重点,特别是涉及到公众共享空间时。 (有删改) 1.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阶梯? 2.在作者看来,阶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3.阅读第3段,找出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4.下列句中划线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在当下生活中,除了其实用性,“阶趣”应该是设计者考虑的重点,特别是涉及到公众共享空间时。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①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 ②做人首先要“知足”。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词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不安分守纪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③但是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除了场合之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叫度?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适当的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做人还要“知不足”。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过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一枝笔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有什么出息呢? ⑤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分论点是: 和 。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知足”和“知不足”的含义。 3.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4.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知不足”的看法。
|
|
| 10.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弟弟的来信 (于心亮 / 文) ⑴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⑵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⑶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⑷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⑸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⑹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些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⑺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⑻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⑼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⑽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⑾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⑿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阿呀——是爹!” ⒀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⒁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⒂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清泉乡各方面条件很差?请至少答出3点。 2.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我”“爹”“弟弟”,为什么“弟弟”是文中的“主人公”?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弟弟”的形象。 4.有人说,第⑴段“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和第⑶段“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玷污了弟弟的形象,应该删去。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5.结尾“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浪漫而富有诗意。你怎么来理解赏析文末这句话?
|
|
| 11. 难度:简单 | |
|
作文(60分) 搜寻岁月的痕迹,百感回味,也许有快乐、甜蜜、温馨,也许有遗憾、惆怅、伤神,但如烟的往事总能给人留下记忆。 请以“________让我回味无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