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麾村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打开这些门,走进去,liú(  )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

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开门探求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  )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liáo(  )地徘(  )徊。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潜移默化    微言耸听      失魂落魄    走投无路

记忆尤新    五彩纷呈      雅雀无声    眼花瞭乱

错字

 

 

 

 

改正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B.他的祖籍是江苏响水人。

C.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D.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风,不大不小,不徐不疾,就像一双软绵绵的小手,抚摸着你的脸庞和额头,

                           ,一起飞散到九霄天里去。

(1)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泓春水

(2)轻轻的,柔柔的

(3) 使你感到舒心适意,飘飘欲仙

(4)和着这妩媚温馨的天籁之风

A.(2)(3)(1)(4)

B.(2)(4)(1)(3)

C.(3)(1)(4)(2)

D.(3)(2)(1)(4)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11分,每空1分)

1.山下兰芽短浸溪,                  ,                。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曰:“                 。”

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

                              ,                                。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由花及人,续写句子(不必拘泥于画线句子的形式)(3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愈是缺乏芬芳。”

由花及人,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开不了。”

由花及人的结论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请你根据所积累的知识,删改下面句子,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3分)

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上 联: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 联: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读下面一份调查表,试用简要语言概括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变化规律。(3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

阶段

政治历史类

文学艺术类

科普类

体育军事类

其他

高中

18%

47%

20%

7%

8%

初中

9%

68%

15%

3%

5%

小学高年级

2%

82%

10%

2%

4%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诗鉴赏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一)(22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从前有个书呆子绰号“全信书”,成天埋在书堆里。一天,读书时脚上的鞋被炉火烧着了,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忙去找书本。书上说,桔能降火。他忙拿起一个大桔子就咬,滴下的汁水把鞋上的火灭了,书呆子大喜。但鞋头已被烧出大洞。于是他上街买鞋,走到半路,想起尚未找到文字根据,忙奔回家中,从书箱里找出家父留下的书简,上面写着他穿六寸鞋子。于是定要掌柜给他六寸的鞋,掌柜无可奈何地把鞋拿给他。书呆子使劲穿进去,鞋破了,脚趾露在外面。掌柜拿过书简仔细看,上面写着:“吾儿七岁,着鞋六寸,脚随人长,步步前进。”书呆子断章取义,迷信书本,仍旧穿着那双六寸的鞋子回去了。

1.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10分)

⑴至市      (             )     ⑵试之足 (              )

⑶及        (             )     ⑷不得履 (              )

⑸使冲烟飞鸣 (             )     ⑹昂首观 (              )

⑺置其坐    (             )     ⑻吾忘持 (              )

⑼项为强    (             )     ⑽山倒树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⑴何不试之以足?                                                      

⑵宁信度,无自信也。                                                  

⑶着鞋六寸,脚随人长                                                   

3.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说说郑人和书呆子的愚蠢表现。(4分)

⑴郑人愚蠢的表现是                                                    

⑵书呆子愚蠢的表现是                                                   

4.结合郑人和书呆子买鞋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两点感悟。(2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中秋赏月(9分)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3分)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3分)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3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三)奥利弗与其他鸵鸟    [美]詹姆斯·瑟伯(20分)

一天,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认为它们比其他一切物种都优越,“我们为罗马人所知,或者确切地说,罗马人为我们所知。”他说,“他们称我们avis struthio(拉丁语:鸵鸟),我们称他们‘罗马人’,希腊人称我们struthio,意思是诚实的鸟,好象是。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因此,也是最好的鸟。”

所有的听众都大叫起来:“说得好!说得好!”但只有富有思想的鸵鸟奥利弗没有欢呼。

“我们不能像蜂鸟那样向后飞。”它大声说。

“蜂鸟向后飞是撤退。”这个老鸵鸟说,“我们向前飞是前进,我们永远向前进!”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的蛋最大,因此也最好。”这个老学者又说。

“知更鸟的蛋更漂亮。”奥利弗说。

“知更鸟的蛋,除了生知更鸟什么都不生。”老鸵鸟说,“知更鸟吃草虫成性。”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用4个脚趾走路,而人需要10个。”这个老学究提醒它的学生说。

“可是人可以坐飞机飞行,而我们却根本不能。”奥利弗评论说。

老鸵鸟先用左眼,后用右眼,严厉地看着奥利弗说:“人飞得太快,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后者很快会追上前者,发生相撞。人永远也不知道,从背后撞他们的也是人。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在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老学者慷慨激昂地说,“别的物种都不能这么做。”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看不见人家而人家也看不见我们呢?”奥利弗问道。

“胡说!”老鸵鸟叫喊道。除了奥利弗,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道:“胡说!”它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老师和学生们都听到一阵令人惊慌的奇怪的声音,这是一种惊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近。但是这不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雷声,而是一大群因受惊而狂奔的野象所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老鸵鸟与其他所有的鸵鸟——奥利弗除外——都迅速地把头埋进沙子里。奥利弗躲在了附近的一块石头后边,直到这群狂风暴雨似的野兽过去。

当它出来以后,看到一片沙子、白骨和羽毛——所有的这些就是那个老学者和它的弟子们留下的一切。然而,为可靠起见,奥利弗开始点名。可是没有任何回答,最后它点了自己的名字:“奥利弗。”

“说得好!说得好!” 奥利弗说。这是沙漠中仅有的声音,除了远处的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最后一阵隆隆的雷声。

(选自《小小说?美洲冷幽默卷》之十)

1.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文中说奥利弗是“富有思想的鸵鸟”,请概括指出它的这种“富有思想”。(2分)

3.那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认为鸵鸟比其他物种优越的理由有哪些?(4分)

4.“‘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有什么作用?(3分)

5.读了这则寓言体小说后,请你在文中找出除了奥利弗外,有关众鸵鸟最后结局的句子。(3分)

6.《现代汉语词典》收有“鸵鸟政策”一词。请根据文中描写,探究出“鸵鸟政策”的含义。(2分)

7.寓言,是“用假借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读了这篇寓言体小说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我们初中学生正是风华正茂,生气勃勃,头脑里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请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好想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我好想当一名解放军”、“我好想飞上月球”、“我好想做一名科学家”。字数不少于600。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