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这学期,我们认识了鞠躬尽cuì   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邓稼轩,潜心钻研古籍wùwù    穷年的学者闻一多,挑起生命重hè    扼住命运咽喉的音乐巨人贝多芬,bó   学多识热情好客的福楼拜等伟人。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将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朗读句子,选择最佳答案。(3分)            (    )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_______的,我的心还在_____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_______着一种热情。(端木蕻良 《土地的誓言》)

A.①跳动     ②涌动    ③生出

B.①跳动   ②喷涌    ③泛滥

C.①跳跃     ②喷涌    ③生出

D.①跳跃   ②涌动    ③泛滥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鸟向檐上飞, ___       ___。(吴均的《山中杂诗》)

2.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双袖龙钟泪始干。(岑参《逢入京使》)

5.《木兰诗》中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             

6.诗人笔下的月亮灵性而富有韵味,请写出一联含月的诗句:              。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水,滋养万物,孕育文化,请你参加“走近水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1.将下面的歇后语和其相对应的答案连线。(3分)

A竹篮打水                     a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B大水冲了龙王庙               b一场空

C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一物降一物

2.下面是一副山水对联,请参照上联,根据意思对出下联。(2分)

     (下联的意思是:寨寮溪溪水清澈,游来游去的鱼儿很肥。)

上联:万松山峰挺佳木秀,     下联:                  。

3.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补充填写下面的解说文字。(3分)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现代文阅读(22分)

又梦老父送书来    崔以琳  (14分)

父亲慢慢地从弄堂那端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拎包,包口敞开着,里面露出用报纸裹着的一包东西。我欣喜地大叫:书来了!

梦醒了——夜半,窗外春雨淅沥。这样的梦,自父亲去世一年来,我已经做了好多次。每一次都是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期盼。

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刚进小学不久,便遭遇“文革”,学校停课,我和长我四岁的姐姐闲散在家无事可做。那时,我们每日的念想就是等父亲下班。父亲知道我们终日无事,怕我们出去闯祸,每天都会从单位图书室借几本连环画回来,《西游记》《三国演义》……我就是在那时看完连环画版的。

父亲四点半下班,回到家大约五点多钟。(A)我和姐姐早早就会趴在四楼的窗台上张望,只要父亲的身影出现在弄堂口,我们就会睁大小眼睛,使劲盯住他的包看。(B)如果看见有报纸裹着的东西,我们就会发出一阵欢呼,飞下楼去拦截他。因为报纸裹着的就是我们等待许久的连环画。那天吃过晚饭后的几个小时,家里会静悄悄的。我和姐姐一人一本,捧着小书在各自的角落里聚精会神地翻阅。这个时候,我是幸福而满足的。

那是三本或者四本连环画订在一起的小册子,如果是《西游记》那一定是连集的。我总是看得很快,姐姐总是看得很慢。(C)于是我就眼巴巴地瞅着她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恨不得她快点看完就可以交换了。

父亲单位的图书室不是每天开放的,借来的连环画一般都要看两三天。有时我们一个晚上就看完了,第二天就会“逼”着父亲去换新书。他有时能换到,有时换不到。父亲每次看到我和姐姐翻包后失望的眼神,总会很歉疚地说:“明天我再去换噢。”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父亲单位的图书室早就关闭清理了。因为他和图书管理员私交好,管理员才偷偷拿了几本连环画出来。这样的情景大约持续了半年。直到后来连续几天,父亲回家报纸包的还是我们曾经看过的那几本小人书,我们才知道单位图书室彻底关门了,那个管理员也调走了。

从此,我们童年的乐趣就少了一样。但是,趴在窗口等父亲带书回家的那个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不,四十多年过去了,父亲也离开我们一年了,可我梦见的依然是父亲带书回家的情景……  

(选自《新民晚报》2010年5月6日)

1.文题中的“又”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我是幸福而满足的”?(4分)

3.本文语言朴实而传神。请从ABC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我选(    )句:

赏析:                                                              

4.回首,父爱与母爱如春风拂面。请描写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的一个温馨画面,50字左右。(4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8分)

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

“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

“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

“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

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用嘲笑的口吻对我讲起她和外祖父分家的情形:他把所有的破盆破碗、瓶瓶罐罐都分给她,说道:

“这是你的,再别问我要什么了!”

然后,他把她所有的旧衣服、物件、狐皮大衣全拿走了,卖了七百卢布,把钱借给他的教子——一个做水果生意的犹太人生利息。他简直害了吝啬病和丧失了羞耻心。

……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      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

1.以上选段出自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   》,选文中的“小强盗”指      。(2分)

2.请结合文章情节,说说文中横线上应填入哪个词语最恰当,为什么?(3分)

  A、惊慌 B、大声 C、平静   D、轻轻

3.联系整部小说,说说选文中的“小强盗”为什么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没被压垮,却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3分)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诗文阅读(22分)

乡村四月  (4分)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     、子规、     ,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2分)

2.细细品读,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蒙以军中多务。(       )    ②卿今当涂掌事(         )

③及鲁肃寻阳(          )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2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笼中鹦鹉(8分)

富商有段姓者,尝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女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感悟,乃放之。

节选自《淮南子 人间训》

【注释】①畜:养。②系狱:囚禁于牢狱。③堪,忍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一鹦鹉(    )   ②在家有人喂饲(   )

归(    )   ④放之 (   )

2.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作文(30分)

冬去春来,我们又长了一岁。在成长的旅途上,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鲜事物;也在努力地告别“幼稚”“胆怯”“小气”“嫉妒”“懒惰”“幻想”……;也可能不得不告别“电脑”“依赖”“童年”……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500字以上。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