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照拼音写出汉字。 kè( )瓜子 打kē( )睡 kē( )破了头 字条juǎn( )着埋在香炉里 发juàn( )子 入场quàn( ) fén( )起香来
|
|
| 2. 难度:简单 | |||||
|
《我的老师》一共写了有关蔡芸芝老师的七件事件,请按课文调整这七件事的顺序。
E.她教学生读诗。 F.她教学生跳舞。 G.她舍不得打学生而假装发怒。 正确的顺序是:
|
|||||
| 3. 难度:简单 | |
|
作者常常在叙事之后要加一段抒情性的心理活动,从而点清事情的意义和对作者的影响,又增强了感人的效果。为下面的事情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心理活动。 1.有一次她用教鞭轻轻地打我。 心理: . 2.她让我们观察蜜蜂,品尝蜂蜜,并教我们读诗。 心理: . 3.她帮助我排解纠纷,并写信劝慰我。 心理: .
|
|
| 4. 难度:简单 | |
|
给划线词注音。 1.单()老师在宿()里单()独给我讲了一宿()关于星宿()的知识。 2.刘大军的热气球降落()得很快,我落()在了他的后面。 3.我爱蜷()着身子睡觉。 4.爸爸拿着一大卷()运动会的入场券()。 5.咽()喉疼得咽()不下东西,她难受得小声呜咽()。 6.人参()长得参()不齐,还让人参()观吗? 7.小强()很倔强(),别勉强()他。 8.效率()高,但不草率()。 9.两岁能数()数()的小孩儿数()见不鲜了。
|
|
| 5. 难度:简单 | |
|
为下面的“吹”各配一个正确解释。 1.吹一口气。 2.吹笛子。 3.雨打风吹。 4.别吹了,先干出成绩。 5.这事告吹了。 A不成功 B夸口 C撞击 D演奏 E呼出
|
|
| 6. 难度:简单 | |
|
为下面的“打”各配一个正确解释。 1.有人打门。 2.鸡飞蛋打。 3.三打祝家庄。 4.打首饰。 5.打铺盖卷。 6.打毛衣。 7.打格子 8.打井 9.打旗子 10.打信号 11.打水 12.打土 13.打扑克 14.打主意 15.打油 16.打鱼 A:碎 B:敲 C: 制造 D:攻 E:织 F:捆 G:挖 H:画 I:发出 J:举 K:做 L:舀 M:想 N:玩 O:捉 P:买
|
|
| 7. 难度:简单 | |
|
根据文意,从括号中挑选一个恰当的词,把其余的划掉。 1.按照四个现代化的要求,管理体制必须(改良、改进、改变、改革),行政机构必须(简易、精简、简化、简略),办事程序必须(简单、简略、简化、简要)。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率、效果、功效),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标准、守则、原则),并且负有(保护、维持、维护、保持)宪法(尊贵、尊重、庄严、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务、职责、职位、责任)。 3.同学们如此信任我,我就不好再(推辞、推诿、推卸、推脱)了。 4.我(对、把、被、拿)第一课读了好几遍。 5.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持续、继续、连续、陆续)走进教室,语文老师(持续、继续、连续、陆续)讲解语法知识,(持续、继续、连续、陆续)很多次强调辨析同义词的重要性,并且告诉我们语法课还要(持续、继续、连续、陆续)一段时间。 6.对学习应该具有(严肃、严格、严谨、严密)的科学态度。 7.杨白劳从地上爬起来,苦苦地(要求、请求、哀求、恳求)道:“老爷,再宽限两天吧,我实在没有钱啊!”
|
|
| 8. 难度:简单 | |
|
修改下面病句。 1.学校正在轰轰烈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 2.青少年要积极投入学雷锋做好事。 3.鲜艳的团旗在空中飘摆。 4.我们应该提高学习的态度。 5.运动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 6.年过半百的一位老工人大步流星地走过来。 7.敌人虽然十分机智,诡计多端,但终究逃不出公安战士布下的天罗地网。 8.宿舍楼全熄灯了,漆黑一片,只有三0五室还亮着灯。 9.西瓜、橘子、苹果、西红柿、菠萝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10.昨天下了一场滂沱大雨,基本上完全解除了华北地区的旱情。 11.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本地区的交通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12.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13.世上无论什么事,只要你努力去做,才能成功。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但外婆家不愁吃穿,反而还增添了不少高级家具。 15.不光她会书法绘画,还会吹拉弹唱。 16.班主任老师不仅关心我的进步,而且所有老师都非常关心我的成长。
|
|
| 9. 难度:简单 | |||||
|
北京太可爱了!开国之初,生机蓬勃。虽然百废待兴,但已经是万紫千红的局面。各种景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 ),心驰神往。 括号里应填:
答()
|
|||||
| 10. 难度:简单 | |||||
|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括号里应填:
答()
|
|||||
| 11. 难度:简单 | |||||
|
在这()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 括号里应填:
答()
|
|||||
| 12. 难度:简单 | |||||
|
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我就踹开门()了进去。 括号里应填:
答()
|
|||||
| 13. 难度:简单 | |||||
|
在我的脚下,波浪轻轻地()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括号里应填:
答()
|
|||||
| 14. 难度:简单 | |||||
|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括号里应填:
答()
|
|||||
| 15. 难度:简单 | |
|
下面的话,有不同的理解,请写出两种意思来。 1.打败了敌人的士兵。 甲种理【解析】 乙种理【解析】 2.爱护人民的军队。 甲种理【解析】 乙种理【解析】 3.他已经不在了。 甲种理【解析】 乙种理【解析】 4.中国队踢败美国队赢了。 甲种理【解析】 乙种理【解析】 5.中学校里的大学生。 甲种理【解析】 乙种理【解析】 6.城市中小学教师。 甲种理【解析】 乙种理【解析】
|
|
| 16. 难度:简单 | |
|
阅下文回答问题。 ①这时隔壁传出了一阵紧张忙碌的声音。②我赶紧回屋,穿上雨衣雨鞋,帮助张大娘推起拖车,向医院跑去。③听到声音,我去一看,哟,不好了,张大爷胃痛病又犯了,张大娘正吃力地将张大爷扶上拖车。④星期天早晨,我正要去钓鱼,突然雷声阵阵,乌云笼罩,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曾几次陪奶奶去看过病,这段路我很熟悉,但今天却变成另外一副模样。你看:大雨已经淋湿了柏油马路,小树在大风下吹得东倒西歪,路傍梧桐树的枝叶,在风雨中摇晃,河水哗哗地流个不停,有时还掀起白色的浪花。雨点打在河面上,泛起一阵白雾。鸭子在水里叫个不停。它们抖抖身上的羽毛,一会儿札进水里,一会儿游来游去,一会儿又上岸蹒跚着跪着。仿佛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雨,越下越大,四周笼上了灰蒙蒙的雨罩。我赶紧加快步伐,使劲推车向医院。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模样:(mó mú) B.蹒跚(pán shān mán shān mǎn shān) 2.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别字挑出来改正。 3.文中这三句话有语病,请联系上下文修改。 A.小树在风下吹得东倒西歪。 改为: B.仿佛给它们带来了快乐。 改为: C.我赶快加快步伐,使劲推车向医院。 改为: 4.第一自然段的四个句子的顺序不合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5.根据本文内容及题目你估计作者要反映的中心是什么?选材上有什么毛病?
|
|
| 17.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绕过以往曾是蹓马场的大旷野,爬上小坡傍着一棵苍老的榆树坐下小憩。可以望见这三年多来经常走、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一周两日去学校教书,就走这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刚入春,这里先出现嫩绿的小蕾,沁心。刚入夏,这里绿叶阴蓊,遮住从〔〕空直射下来的阳光,清神。刚入秋,这里是一片画笔画不出来的秋叶的各种层次的红颜,醒目。刚入冬,这里是雪花织成的委婉的洁白飘带,任你的车轮为它印上两道黑边,趁心。三年多,不知多少次,我在这条路上得到休息,得到宁静,解决生活中各种烦心的问题,或是在廿分钟的行车后,重新获得挫败后的勇气。我感谢它,不下于我对西冷庄园的谢意。别了,对再美好的事物都有告别的一天,它给过我的,它也必会给与别人。 1.为本文选一个切合文意的题目。
2.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蹓( ) 鲜为人知( ) 沁( )心 廿( )分钟 眷()念 阴蓊( ) 委婉( ) 3.“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中的“背路”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 答()
4.为文中的方括号里选填一个恰当的词。 答()
5.作者为什么“无限眷念”和“感谢”背路?请用两条理由回答。 答() 第一条理由是 ; 第二条理由是 . 6.作者对小路四季景色的感觉,分别用了一个词概括,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应是哪四个词?答()
7.作者写小路的四季景色,每季都选取了代表性的事物,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应是:答()
|
|||||||||||||||||||||
| 18. 难度:简单 | |
|
以《××见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怎样写好呢?我们先读两篇例文。 【例文1】 乘车见闻 公共汽车上人很拥挤,踩到别人的脚都是常有的事。年轻的女售票员漫不经心地嗑着瓜子,两眼望着车外那个繁华的世界。一会儿转过头来,用鄙夷的眼光望着满车乱哄哄的人说:“挤什么挤,觉得人多回家坐小轿车去!”打量了她一下,从上到下全都是最新潮的流行货,连头发也梳得来个“爆炸式”。 车到了一站,熙熙攘攘的人们上上下下。上车的当中有个中年人,魁梧的身材,红黑的脸庞,一眼便看出是个乡下人。他提着一只粗大的麻袋,鼓鼓的不知放了些什么东西。他拼命地往车上挤。 “喂,喂,你这么多东西能上来吗?下去,下去!”年轻的售票员不耐烦地说。“噢,同志,帮帮忙,卖货要赶早,晚了就不行了。”农民打扮的人麻利地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大鸭梨,递了上来。售货员见他如此,也就不说话了。农民终于挤上来了。 售票员摆弄着售票台上的大梨,忽然转过来冲农民说:“这梨不错嘛,什么价?”农民先是一愣,然后一笑:“噢,这个,您要,再给您几个。”说着又掏出几个梨来,摆在售票台上。这下,售票员可完全“阴转晴”了,与那农民拉起家常来。就连那个农民在车上抽起香烟来,她也没有说——她显然知道,车上是不准抽烟的。 我看了这一幕,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一个小小的售票员也会来这么一手,更何况什么书记、主任。我感到他们很可怜。 车又到站了,农民提着麻袋下去了。年轻的女售票员得意地摆弄着几个黄橙橙的大鸭梨。 汽车拐了个弯,画出了一个巨大的“?”…… 【例文2】 开幕式见闻 十几年的所见所闻也不算少了,然而其中有一件事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不能忘却。 那是一个阴雨的星期天,雨下得很大。我在家里没什么事可做。我妈妈在体育场工作,她对我说:“有一个运动会的开幕式要在我们体育场举行,你既然没有什么事,就去看看吧。”我听了这话,很吃惊,下这么大的雨,还要搞什么开幕式。我想弄个明白,就跟着妈妈去了。 体育场看台上人不多,有两三千,主席台上倒坐满了人。听妈妈说,这两三千人还是用钱“请”来的。这种怪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入场式开始了。一队队运动员、裁判员,还有手举鲜花的小学生,在风雨中走着。这些人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特别是那些小学生,可以看出他们在风雨中发抖。而主席台上的人还在慢慢吞吞地“讲话”。 接着还有舞龙。三条龙跑出来没头没脑地转了一圈,就算是舞过了。 面对这些,我不禁想到,我们社会上空的事太多了。像这样的开幕式,完全可以不开或改期召开,不要硬搞形式。这种爱“搞空”的作风,应该尽快地消除。 这两篇记叙文,哪一篇好,哪一篇不好呢?应该是头一篇好,第二篇不好。为什么呢?第一篇叙事既完整,详略也合适,中心突出,尤其女售票员的形象及其前后态度变化生动形象,而且结尾含蓄,耐人寻味。第二篇呢,主要缺乏具体的描述,一切都是概括的介绍,而且是事件的原因也交代得模糊,所以中心让人不好琢磨。文章结尾的批评让人觉得太勉强,开幕式是不是“形式”,从本文看来,也很难说。 接受了上面的经验教训,写一篇《××见闻》的记叙文,700字左右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