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山脉(A.mài B.mò)( ) 崖峭(A.yá B.yé)( ) 中轴(A.zhóu B.zhú)( ) 灵柩(A.jiù B.qū)( ) 穹隆(A.qióng B.qiōng)( ) 纤细(A.qiān B.xiān)( ) 参错(A.cēn B. cān)( ) 门楣(A.mié B.méi)( ) 称道(A.chēn B.chēng)( ) 龟趺(A.fū B.fú)( )
|
|
| 2. 难度:简单 | |
|
解释字语。 南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3. 难度:简单 | |||||
|
介绍中山陵,作者采用了( )
|
|||||
| 4. 难度:简单 | |||||
|
文章开头介绍中山陵的地理环境是为了( )
|
|||||
| 5. 难度:简单 | |
|
根据句意和句后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站在________(山顶),果然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2.这件事太________(突然发生,出乎意料)了,我简直无法接受! 3.你画的奔马真是________(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
|
|
| 6. 难度:简单 | |||||
|
阅读理解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 A 高峻,由此上至祭台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②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 )便近观,( )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________________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 )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 )要向人们展示它那 B 的奇妙景色。 1.在第④句和第⑥句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近义词:( )——( )( )——( ) 反义词:( )——( )( )——( ) 2.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处。 A________(突然 忽然 居然 陡然 果然) B________(变幻无穷 变化万千 变化莫测) 3.文中与划线的“高峻”一词照应的句子是: 4.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
|
|||||
| 7.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A.石阶B.平台C.祭殿 2.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 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
|
|
| 8. 难度:简单 | |
|
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文字构成排比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