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一面》的作者是( ),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 )而写的。
|
|
| 2. 难度:简单 | |
|
《一面》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有《毁灭》《铁流》,《毁灭》的作者是( ) (国籍)的( ),译者是( );《铁流》的作者是( )(国籍)的( ),译者是( )。
|
|
| 3. 难度:简单 | |
|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意。 殷勤( ) 抖擞( ) 颓唐( ) 恣情( )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能自己 镶嵌 憎恶 虐待 B.鞠躬尽瘁 赫然 徒然 踌躇 C.无比憎恶 窘相 磨挲 打眼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不同的是( )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7. 难度:简单 | |
|
分析下列几个细节的含义。 1.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2.我一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3.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
|
| 8. 难度:简单 | |
|
精彩语段品读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象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1.举例说明这部分文字用了哪些写人方法? 2.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鲁迅的瘦? 3.“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这一句中的“乱蹦”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没有把它蹦出来”说明什么? 4.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对鲁迅的不同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同志 朋友 父亲 师傅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片断的意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