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
|
| 2. 难度:简单 | |
|
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
| 3. 难度:简单 | |
|
解释划线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夫环而攻之(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 委而去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
| 4. 难度:中等 | |
|
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 5. 难度:中等 |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3.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
|
| 6. 难度:中等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3.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比较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5.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6.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7.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