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浙江乐清芙蓉镇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下列划线字注音。(4分)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和cuò (    )折,经历无数的cháng(    )试后都不能解决它,看似毫无希望了。但有时只要我们再作坚持与努力,就常有“柳暗花明”的huò(      )然开朗之感,那时,困难在我们面前似乎就miǎo(    )小了,不再不可逾越了。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听了这次的交通安全讲座后,同学们在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 掷

地有声;为人有,豁达淡泊;生命有,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

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质量      B.分量        C.雅量

            ⑵           ⑶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诗文填空(6分)

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会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享受,如:读《野望》,我们领略到了山野中“                  ,山山唯落晖”的浓浓秋意;览《桃花源记》,我们感受到了桃花源村“                     ,鸡犬相闻”的安宁平静;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又领略到了洞庭湖“                      ,波撼岳阳城”的壮观;咏《早寒江上有怀》,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乡泪客中尽,                   ”的无限哀愁;吟《黄鹤楼》 “                    ,烟波江上使人愁”,更是让我们深深品味到那无限乡愁;而观《陋室铭》,我们则钦佩陋室主人的“斯是陋室,                 ”的高尚情操。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4分)

1.“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出自《                         》,是作者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境遇下创作的。作品中的主人公                的故事就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

2.《骆驼祥子》是_________(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三轮车,然而在经历了     次起起落落后,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母亲的心(13分)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括号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 — (①              ) — (②             ) — 母亲捞起螃蟹 —(③               ) (3分)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3.第⑧段画线句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2分)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奇迹(11分)

①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②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③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④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⑤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⑥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⑦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⑧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⑨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⑩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⑾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⑿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⒀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⒁姑父说:“我供他!”

⒂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⒃姑父坚决地说:“供!”

⒄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⒅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⒇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21)这时侯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22)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死掉算啦!”

(23)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24)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25)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26)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27)“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28)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29)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

1.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

                                                                                             

2.结合全文,第5段中交代了“爹”的脾气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划线句中的划线字“扭”表现了“文”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4.阅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主人公“文”说吗?请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你的心里话。(不少于60字)(4分)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古诗文阅读。(23分)

悯 农 (4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诗的前两句写春种秋收,概括了农民生产粮食的全过程。其中“      ”和“      

表现了劳动的无限创造力。(2分)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爱莲说 (11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可爱者甚                 (2)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                   (4)陶后有闻: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原谷谏父(8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解释划线的字。(3分)

(1)谷年十五:            (2)父不           (3)载祖归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3.原谷的父亲最后为什么“载祖归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写作(30分)

题目:美叫_____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