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翘( )首 踌( )躇( ) 咀( )嚼( ) 囫( )囵( )吞枣
|
|
| 2. 难度:简单 | |
|
选择 一 枣树上结了数不完 枣儿。( A颗 B棵)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
| 4. 难度:中等 | |
|
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在剧中未出场,他们对于表现剧本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
|
| 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3.“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4.“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5.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白毛女》中“逼债”一节,然后答题。 杨(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 (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1.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2.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3.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5.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