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划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锐不可当(dāng) 赃(zāng)物 仄(zè)歪 地窖(gào) B.张皇(huáng)失措 提(tī)防 阻遏(è) 奔丧(sàng) C.负隅(yú)顽抗 寒噤(jìn) 瓦砾(lì) 颤(chàn)巍巍 D.转弯抹(mō)角 溃(kuì)退 憎恶(wù) 震悚(sù)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感动温州”人物“兰小草”是谁,无人知晓,但“兰小草”的善举,家喻户晓。 B.“地沟油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C.温州是水乡,河网纵横交错,这给各地的端午节划龙舟活动带来了便利。 D.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
|
| 3. 难度:中等 | |
|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③①④②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
|
|
| 4. 难度:中等 | |
|
古诗文名句默写。(9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礼记》) 4.《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人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句子是 , 。 5.《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5. 难度:中等 | |
|
名著阅读。(4分)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① ② ③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选择 和 ,篇名分别是《 》和《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7周年,育才中学八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 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2分)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2分) 诗词 列举的小说或战役 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2分)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
|
|
| 7. 难度:中等 | |
|
芦花荡(10分)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A)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B)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故事情节。(2分) 2.第④段加波浪线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分) 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2分) 4.在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说说好在哪里(可从修辞、描写方法等方面来分析)。 (3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带白蘑菇回家(12分)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原先的报纸上印了一排排圆环,好像淡淡的墨色的图章。我吓了一跳说,是不是白蘑菇腐坏了?小姐说,别怕,新鲜的白蘑菇的汁液就是黑的。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在蒸笼般的火车里,你还有什么办法可想?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意林》2012年06期) 1.全文以“白蘑菇”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在下面括号上填上适当的内容。(2分) 草原买白蘑菇——→( )——→( )——→家里吃白蘑菇 2.文中画线句子中宾馆服务生“眉头皱了起来”是因为什么?后来“暖暖地笑了”又是因为什么?(4分) 3.文中青海大汉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颇为传神,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人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分) A 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 B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 4.全文最后写道:“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请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3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可爱者甚蕃( ) (2)不蔓不枝 ( ) (3)宜乎众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之”字用法及意义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相同的一项。( )(2分) A. 花之隐逸者也 B. 何陋之有 C. 两狼之并驱如故 D. 渔人甚异之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3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①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③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龙图阁: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②狱:案件。③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④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分) (1)乃委手版归( ) (2) 逵悟,囚得免(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3.从本段文章中,你认为周敦颐是怎样一个人?(2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写作(3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多少人,难以忘怀;有多少事,可以重来。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恒久,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 还记得吗?曾经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愉悦你的那道景,感动你的那份情——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 请以“那时,那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将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