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雪,一片片,一朵朵,逐渐chóu mì起来,深情地飘落,它白得那么tī tòu晶莹,那样的千般妩媚,万般柔情。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4. 难度:简单 | |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绳不挠曲。 2.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 4.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时间角度表现洞庭湖景色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 。 6.晏殊《浣溪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
|
| 5. 难度:简单 | |
|
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和政论家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1分) 2.《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请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2分) 3.简述格列佛参观科学院见闻的主要内容(写出两点),并写出你的阅读感受。(3分)
|
|
| 6. 难度:简单 | |
|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你所在的育英中学九年级⑴班准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2分) 示例:主题班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从上题自己设计的两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并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2分)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题班会是活动项目之一,时间定在本周四下午三点至五点,地点定在你班教室,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你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方XX来作专题报告,见到方XX时,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
|
| 7. 难度:简单 | |
|
阅读唐朝韩愈的《春雪》一诗,完成题目(6分)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时写下的。 1.诗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身处江南的清代诗人高鼎曾有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早春之景。为什么长安和江南在相同季节中的同一月份却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请运用气象物候专题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2分)
|
|
| 8.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⑩。 【注】①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严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⑥内:同“纳”,放入。⑦而:你。⑧俾:使。⑨成立:长大。 ⑩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会术者病笃 ( ) 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 ③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④不足以付 ( ) 2.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即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封 志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小题1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2分)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钓鱼岛》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东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钓鱼诸岛周围的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②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一个渔场。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是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这个海峡港湾中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③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诸岛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它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东海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钓鱼岛都是战略要地,无论是中国东出还是日本南下,钓鱼诸岛都是一个咽喉要道。它可以成为保卫我国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也可能被日本利用,阻碍我国统一,对我国东部沿海和台湾地区造成威胁。 ④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在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钓鱼岛?(4分) 2.第②段划线句子里的“自古以来”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3.请写出下面的链接材料补充和印证了原文哪些内容。(3分) 【材料一】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储量约在737亿桶至1574亿桶之间。有人曾经预言,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储备量相当于“第二个中东”。 【材料二】1785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学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一书,共有五张地图,这些地图制作精细,与现代制图法一样以颜色划分区域。日本部分用淡 绿色,而中国部分是用粉红色来表示的。以色区分,国与国之间的分界自然一目了然。就在这图上,也标明了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的位置,其颜色与中国福建、浙江相同,都是粉红色的。
|
|
| 10. 难度:简单 | |
|
阅读赵燮的《磨难》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②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古时的斯巴达青年,迫于风俗的压力,每年都要在神坛上承受笞刑,以增强忍受磨难的耐力,这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的两种因素。 ③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④过多的磨难,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中国的近代史已把这一点昭示得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难兴邦。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真理,而不是广义上的真理。英国作家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名——香格里拉。后人多把香格里拉喻为世外桃源。 ⑤遗憾的是,人们命运中的香格里拉总成虚幻,而生命中坦塔罗斯式的磨难却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⑥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 ⑦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⑧磨难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远避磨难,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极少可能发生的。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文章第③自然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3.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经受磨难而获得成功。请为上文补充一个这样的实例。
|
|
| 11. 难度:简单 | |
|
阅读曾业桃的《父亲的自行车》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A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B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昧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像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C“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馨;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D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⑴平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节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生病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上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结构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文中A、B、C、D处任选两处,自选角度作批注。(6分) ⑴我选( )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选( )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划波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4.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作文(60分)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 ⑷书写工整规范。(4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