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酷肖(xiāo) 黝黑(yǒu) 即物起兴(xìnɡ) B.瞥见(piē) 家醅(péi) 箪瓢屡空(dān) C.干涸(hé) 吞噬(shì) 鸢飞戾天(yuān) D.牟取(mú) 苋菜 (xiàn) 众目睽睽(kuí)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禁锢 杳无消息 莫衷一是 B.虐待 沧海桑田 合辙押韵 C.执拗 悠游自在 负箧曳屣 D.挑衅 广袤无垠 诚慌诚恐
|
|
| 3. 难度:中等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和《童年》。 B、《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英国作家凡尔纳。 C、《雪》是鲁迅的一首散文诗,其文中描绘了两幅各具特色而又和谐统一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南国的雪那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与精神的看重。 D、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
| 6. 难度:中等 | |
|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公报,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01%。 公报说,初步核算显示,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9.7%;原油消费量增长2.7%;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0%;电力消费量增长11.7%。2011年,中国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消费量8.4亿吨,比上年增长9.0%;精炼铜消费量786万吨,增长5.2%;电解铝消费量1724万吨,增长12.1%;乙烯消费量1528万吨,增长7.5%;水泥消费量20.7亿吨,增长11.2%。2011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2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增长25.5%。 A.去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01% B.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 C.2011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 D.去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2.01%。
|
|
| 7. 难度:中等 | |||||||||||
|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然而因某些原因,长城遭到了一些破坏。这次,学校开展了“保护长城我先行”的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7分) 1.根据中国长城学会所作明长城保护情况的调查,人为破坏比自然破坏对长城更具威胁力。对长城的人为破坏,主要是取材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说说这属于哪一种破坏。(2分)
2.阅读下面的表格,得出你的结论。(2分) 公众对长城破坏现状的了解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在攀登长城,还看到有人随意在长城上取土、掏洞、修窑、建库房等等,你将怎样阻止他们?(3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古诗文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不顾各方反对,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被普遍解读为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有专家指出,这一法案的提出是“ , ”,其目的是为了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不满的一种“民粹主义手段”,但不能解决美国的任何问题。(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回答)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达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分)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3分) 4.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3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泥 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位着爷爷两只精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第①段中说到“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具体所指的内容。(2分) 2.第①段中说到“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从下文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冯老汉在干什么?(3分) 3.第①段冯老汉“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搓着两手”,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2分) 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何表达作用?(3分) 5.你认为冯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3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 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 臣请献一朝之贾 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4.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 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2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回答问题。(4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__________”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1分) 2.下列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
|
| 13. 难度:中等 | |
|
作文。(50分) 一条小金鱼,看到同伴舞动着美丽的长尾巴,心里无比羡慕。其实它自己也有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只不过长在身后看不见罢了。人有时候很像金鱼,常常会忽略自己的美丽。让我们寻找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亮点,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精彩。 请你以“跟我学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 ③文章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