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壳(qiào ) 褒贬(bǎo) 瞭望(liáo) 污垢(gòu) B、贮藏(zhù) 一脉 (mò) 拾级(shè ) 干涸(gù) C、闾左(lǘ ) 嶙峋(lín xún) 惬意(qiè) 迸跳(bèng) D、颤动(zhàn )参差(cī) 古刹(shà ) 车辙(zhé)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面语段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 (A)吴菊萍无愧于“最美妈妈”。 (B)有人说她伸手接过楼上落下的孩子,不过是下意识的自然反应。 (C)但是,这“自然”与“下意识”正是母性的最自然的流露吗? (D)更何况,她英雄般的壮举,并非下意识的行为,而且是突如其来的事件在瞬间对人性的检验。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扬州兼有南秀北雄的特点,烟花三月的瘦西湖更是美轮美奂。 B.目前,利比亚可谓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战后重建任务极其艰巨。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四世同堂》再上荧屏,也再现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才有可能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②相反,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 ③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④因为这种爱,所以负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⑤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A、⑤ ① ③ ④ ② B、⑤ ① ② ④ ③ C、⑤ ② ① ③ ④ D、⑤ ③ ① ② 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B、《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照旅游者的行踪为线索,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析】 C.《画山绣水》这篇散文以“我”对桂林山水总体感觉为线索,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题目很有诗意,即画出来的绣出来的山和水。 D.《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课文以人物传记形式,客观记述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文章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精神及其历史功绩。
|
|
| 6. 难度:中等 | |
|
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作品中,那里的官员腰上没有不缠丝线的,这只能说明他们全是奸nìng献媚的小人。斯威夫特借此pēng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无情地讽刺了高官厚jué获得者们阿yú奉承的丑恶嘴脸。 1.根据汉语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上文所说的作品是名著《 》,“那里”指___________国。
|
|
| 7. 难度:中等 | |
|
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2.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月黑雁飞高 , 。(卢纶《塞下曲》) 4.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6.“柳”,美的使者,带来新春物候的气息;“柳”“留”谐音,带着思乡送别的情思。请写出两句含有“柳”字的古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作)(2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文字,说说台风“莫拉克”有哪些特点。(4分) 第8号台风“莫拉克”给东南沿海和台湾岛造成了严重影响。“莫拉克”前期受今年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影响,后期又受新生成的热带低压牵制,路径复杂,又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引导气流,“莫拉克”移动缓慢。登陆台湾前24小时,移动速度每小时10公里,进入台湾海峡到登上大陆,历时达35小时,移动速度每小时只有5公里。除台湾外,“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几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
|
| 9. 难度:中等 | |
|
结合提示,完成下面题目:(8分) 2011年5月1日起,“酒后驾驶机动车”作为“危险驾驶罪”已被列入刑法,为了让大家知道“酒后驾车”的危害,九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组织一次以“杜绝酒驾”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酒驾”的危害,请你设计两种宣传的方式。(2分) 3.下面是关于禁止酒驾的两张宣传画,你更欣赏哪一幅?说说理由。(4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节选),联系原诗全篇,回答问题。(6分) 【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甲乙两诗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么相似点?(2分) 2.比兴手法是《诗经》抒发情感的常用的手法,请以这两首诗为例分别谈谈。(4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5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 【乙】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增加)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资治通鉴》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比至陈 比: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 (3)陈涉素闻其贤 素: (4)诛暴秦,据咸阳 据: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 3.请仿照示例,在【甲】文中找出陈胜所做的两件事,并简要说明陈胜作为领袖人物所具备的素质。(4分) 示例:助广杀尉——善于把握时机 —— —— 4.【乙】文张耳、陈馀认为陈胜不应当急于称王,理由是什么?不称王又该如何做?(请用原文回答这两问))从说理的角度看,张耳、陈馀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1)不称王的理由: (2)应该的做法: (3)论证方法: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丁立梅的《她不是一棵树》,回答文后题目。 ①我是在丽江古城看到那个女人的,靛蓝的大褂,靛青的裤子,腰系百褶围腰,典型的纳西族装扮。女人很老了,皮肤松弛,多褶皱。她盘腿坐在一角檐下,守着一堆绣花鞋垫,对着熙来攘往的人群,风吹不动,像丽江河畔的一方石,抑或檐上的一块砖,身边的热闹世界,仿佛与她无关。她的身上,充满无法言说的古朴和沧桑。 ②我承认,这样的沧桑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身边的游人,亦有停下来看她的,他们在她的小摊前弯下腰去,看看,却并不买。抬首就是一个店,更精美的东西,里面多的是。 ③我举起手里的相机。飞起的檐,赭色的木门,檐下的红灯笼,还有这个老妇人,这实在是个很不错的画面。我甚至想,如果拍摄效果好,就把它放进我的游记里当插图。就在这时,突然从人群里冲出一个小孩儿来,小孩儿七八岁,黑且瘦。他斜背着一个网兜,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空饮料瓶。小孩儿几步就冲到檐下的老妇人跟前,伸出胳膊挡在前面,眼睛亮亮地对着我,口齿伶俐地说,不许拍! ④我吃了一惊,没明白过来。我说怎么了,手里依然举着相机。 ⑤小孩儿一看,急了,直视着我,再次强调:“不许拍!她不是一棵树!” ⑥我震动了。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啊,她又不是一棵树,我怎么可以随便拍呢?我放下举着相机的手,对小孩儿抱歉地笑了笑。小孩儿松了一口气,却仍盯着我,仿佛怕我偷拍。 ⑦我看他实在可爱,开玩笑地问他:“那么,我可以拍你吗?” 他眼睛滴溜溜地转了转,回答得倒爽快,说:“可以。”不过,他伸手一指老妇人脚边五颜六色的鞋垫,坏坏地笑,说:“你得先买一双老奶奶的鞋垫。” ⑧我问:“为什么呢?” 他答:“因为你刚才侵犯了她,算是向她道歉。” ⑨我笑,照他说的做了。他很高兴,挺配合地让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我故意问他:“你也不是一棵树呀,为什么让我拍? ”“因为你问过我可不可以呀。”小家伙响亮地回答,而后跑进人群里,像条小泥鳅似的,转瞬不见了踪影。我愣在那里,为一颗小小的心里住着的尊严。 ⑩那以后,我又去过很多地方,但不管到了哪里,我都不会再轻易把别人捕捉进我的镜头。因为,她不是一棵树,我没有权利侵犯她。 1.选文第①自然段中写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作者被小男孩阻止拍照后的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答:( )→( )→( ) 3.“我愣在那里,为一颗小小的心里住着的尊严”,你认为句中为什么用“住着”? (3分)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她不是一棵树”的含义和作用。(4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苗苗的《细品炊烟》,回答文后题目。(17分) 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 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今年晚春,我常于某一天用心去吟赏,发现晚春里感受炊烟,就像邂逅在水一方的伊人红颜,袅袅婷婷,缥缥缈缈,虽然不知蒹葭何处,却足以让你心动。 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了一个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尔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竟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在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到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平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炊烟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那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和土地的依恋。 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正从乡村慢慢淡去。而我却像一个长不大的乡村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作者为什么说“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作文(60分) 祥子有一个愿望,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旧毡帽朋友就想粮食的价格再高一点。但“希望犹如肥皂泡”,往往美丽而又容易破灭。当闰土要香炉与烛台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对“新生活”的希望,不由得深切的感慨“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请以“破灭的愿望”或“永不破灭的愿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作文题,选择一题写作。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