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广东中山市明德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灭(qiān)       晓(fú)      退( kuì)       箱(qiè)

B、管(xiá )       荒 (miào)      寒噤( jìn)       瓦(li)

C、歪(zè)      地(yáo)     逃(cuàn)       见(biē)

D、阻(è)        制 (cái)      杀 (lù)       物(zāng)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提防

B、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响彻云宵    泄气

C、锐不可挡   月明风清    转弯抹角    覆灭

D、不可名状   独一无二    丰功伟绩    惊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 ( )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

(2)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 )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3)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  ) 是一对。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  )。

A、热烈     埋伏     赫然     赞叹     B、激烈     遮蔽     显然     赞赏

C、激烈     掩护    显然     惊叹     D、猛烈     掩护     明显     赞扬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笔下的老头子是一名自信、自尊的抗日志士。

C、《蜡烛》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复活》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的享受天伦之乐。

B、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钢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             ,并怡然自乐。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草色入帘青。

3.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                    

4.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孤帆天际看。

5.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训练【5分】

1.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    )(1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2.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6ec8aac122bd4f6e

3.新闻阅读(2分)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9日说,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对此日方必须承担完全责任。

  他是在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沈丹阳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演非法“购岛”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你能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吗?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课内现代文阅读(共11分)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3分)

2.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是(     )(1分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3.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2分)

4.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2分)

5.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3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课内现代文阅读(共18分)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4分)

段①属于         描写,“苇子”狠狠往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           的精神?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2分)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2.下面句中划线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可爱者甚(多)

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③  ⑤  ⑥

3.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2分)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

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是:                                   

4.《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4分)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2分)

6.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3分)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学生哲理短文。(6分)

如今,网络已经迈进了人们的工作乃至生活中,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络是与人交流体验社会的一种新的方式,但有些人沉溺于此,就本末倒置了。很多人已经把网络当成了游戏交流的平台,沉溺在其中,自然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详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从而引起来更多的弊端。

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                                   。

网络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1.请你为本文拟一个题目:

                                               (2分)

2.根据文意,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话。(2分)

3.你认可小作者分析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原因吗?你觉得怎样解除网瘾呢?(2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和桃源诗序【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1分)

2.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4分)

(1)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2)饮其水皆寿。(      )

(3)至百二三十岁。(      )

(4)使武陵太守得至。(      )

3.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3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作文(30分)

祖国已经迎来63岁生日!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可是,最近“钓鱼岛事件”的发生,成为了一个议论的热点,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对于政治方面的问题了解的并不深,但对于这个事件,依然使我愤愤不平。

以前,中国是一个大国,日本只是一个小国。可是现在中国落后了,日本崛起了。日本干了些什么——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夺取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

如今,日本又来抢我们的钓鱼岛,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任何人也别想瓜分掠夺,绝不会让一寸中国领土再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国家!

中国人再也不会是被动挨打的了,我们绝不会容忍任何国家,任何侵略者的侵略行为。“东亚病夫”的耻辱再也不会出现了!我们中国人要收复每一寸国土,要让我们的国家国富民强!要让所有的强国对我们刮目相看,不再有任何企图!让中国远离战争!我们大声呼吁:“钓鱼钓是中国的!钓鱼钓是中国的!”

作文要求:

1.阅读所给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写作。

2.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我们该做什么?请你谈一点见解。

3.结合材料写一篇关于对战争思考的文章。题目自拟。

4.字数50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