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诗词名句填写(共10分)

1.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___,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                    ,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4.《雁门太守行》中表明作者爱国精神的句子是:                            

                                 

5.洞庭湖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曾有一句描写洞庭湖的诗备受后人赞赏,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中“月”常被用作为诗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感情的载体,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

7.人生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只要我们勇敢面对,胸中有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就一定会欣赏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8.听着南国的风雨,梦中仿佛又回到了北方铁骑飞驰的战场,一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陆游的心声。

9.读书破万卷,                 

10.粗缯大布裹生涯,              。(苏轼《和董传留别》)

 

二、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请工整规范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2分)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面各个词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风(sāo)消(shì)微(àng)(tiǎn)犊深情

B.(fèn)外(xuan)响(wang)然毛毛剌(ci)

C.(xiá)想寒(jìng)拮(jié)气冲(dǒu)牛

D.脚(huái)(kōu)土褴(lǚ)一代天(jiāo)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这课上的,俩字儿:“郁闷”!

B.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阅读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确的功利意识:为了考试,为了升职,为

了追随时尚等等。

C.“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应该记得罢,”便向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

开豆腐店的 。”

D.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今年三月,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决定,广大人民群众无

欢欣鼓舞

C.湖南卫视举办了“快乐女声”歌手大赛,选手们的表现成为许多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D.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是(     )(2分)

A.受检的十余种带“学习型”“专为中学生变”等字样的辞书,合格率不足10%左右。

B.长期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软弱乏力。

C.学生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D.假如我们幸运的读到毛泽东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把锁锈死了”和“这把锁生锈了”中的“锈”字都是名词。

B.“制造”、“报答”、“提高”、“ 寻求”四个词语词性相同。

C.“辛勤耕耘”、“不断发生”、“禁止吸烟”、“销售计划”四个词中“销售计划”与其他三个结构不同。

D.“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的主干是“这是一部散文诗。”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仿照画线句在下列横线上再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字数基本相当,语意连贯。(2分)

信心是什么?信心是洒在大地上的阳光,一丝一缕温暖;信心是                      

                                 ;信心是                                    

                                 ;拥有了信心,我们就能挺起胸膛,战胜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口语交际。(共4分)

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同学们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这使部分同学对班主任有情绪。作为班长的你,该怎样委婉的请求班主任改正自己的不足?该怎样做同学们的安抚工作呢?

你对班主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二人谈笑多时,下了山,只见路旁有几个小猴,捧着紫巍巍的葡萄,香喷喷的梨枣,黄森森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爷爷,请进早膳。”行者笑道:“我猪弟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也罢也罢,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八戒道:“我虽食肠大,却也随乡入乡是。拿来拿来,我也吃几个儿尝新。”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就此处奉别。”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

  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行者见他去了,即差两个溜撒的小猴,跟着八戒,听他说些甚么。真个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头指着行者,口里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走几步,又骂几声。那两个小猴,急跑回来报道:“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行者大怒,叫: “拿将来!”那众猴满地飞来赶上,把个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将回去,毕竟不知怎么处治,性命死活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1.本文段选自《西游记》,请将下面的西游记回目与故事所发生的国家进行配伍选择:(2分)

①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②半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③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④回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A.车迟国

B.女儿国

C.乌鸡国

D.宝象国

                                         

2.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此时,孙悟空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请做出转换。(2分)

3.某校初三(9)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2分)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共4分)

秘   诀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一片树林子里玩捉迷藏,遇到过这样一位让我不能忘记的放羊老人。

那是一片茂密的林子,树冠大而枝柯繁盛,常常一个人藏起来,别人半天也不容易找到。那天,一个小伙伴藏起来,我们正要去找,放羊老人一把拉住我们,告诉我们一个在树林里玩捉迷藏的秘诀。

他说,别人藏起来以后,不要急着去找,先爬到一棵高树上看看,哪里有鸟扑棱棱飞起,那人就一定藏到那里去了。同样,藏起来的,要注意地上的动静,如果哪个方向虫鸣一下子停止了,那就意味着找的人已经从那个方向来了,你该想着换个地方……

我突然发现,以前那么多次的捉迷藏都是瞎玩,而那一刻,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以后多少年,我都让自己的人生触类旁通,因为老人简单的话语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辽宁青年》作者马德)

1.结合语境,在文章的结尾句填一句恰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分)

2.“而那一刻,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请结合文段说说“醍醐灌顶的感觉”是什么感觉?(2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谈读书》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以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形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

1.选段要论证的观点是:                                             

2.你能为“读史使人明智”提供一个道理论据吗?写在下面。(2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读下面《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2分)

A.物候学就是观察物候现象的科学。()

B.研究物候现象所用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这里”指“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文中划横线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以下4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加冠若不出户

B.故余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请夫孔子之圣,

D.慕圣贤之道曾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A.遇其叱咄 ()

B.不幸而在穷僻之()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

D.若既不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共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5.有副对联,下联是: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 只因养尊处优。请你根据《送东阳马生序》做出上联。(2分)上联是: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寻 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⑾(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⑿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 看到衰草:____________→ 遥见草色: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4分)

①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3.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2分)

4.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2分)

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2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作文(50分)

1.以 《_________让我回味无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

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2.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句话社会上很流行:与你无关。 一位富家小姐随手扔了变质的香蕉,穷人家的孩子拣起吃了,结果坏了肚子。当晚,这个小孩的父亲值班警卫离开了岗位带儿看病,致使小姐父亲的工厂失火时无人在场,物资全部被烧毁。

要求:(1)请以“与你无关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