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壮心不已。 3.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足蒸暑土气, 。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6.离愁是对相聚的期盼,正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所写“ , ”。 7.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 8.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 。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卫国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
| 2. 难度:简单 | |
|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D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北海老街古朴、沧桑的风格一如既往。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
|||||
| 7. 难度:简单 | |
|
走进名著请写出各句中所涉及人物名字(3分) 1.他敢于冒险,即使孤身流落荒岛也不决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面对人生困境,他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2.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3.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 4. 5. 6.
|
|
| 8. 难度:简单 | |||||||||||||||||||
|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4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 如下。(2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一)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二是 2.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3分) 答: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3分) 正方: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行路难 作者: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形象地写出诗人的苦闷抑郁悲愤的心情的动词是: (2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 10. 难度:简单 | |||||
|
议论文阅读《谈读书》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请选出对文段分析有错的一项( )(3分)
2.以上选段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3分)
|
|||||
| 11. 难度:简单 | |||||||||
|
科技小品 阅读《高科技污染》,回答文后题目。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3分)
2.下面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3.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请你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种类,通过想象,提出一种防治的设想。(3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文言文)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2.解释划线字词。(4分) (1)请献十金( ) (2)不可谓知类( ) (3)肉食者鄙( )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3.翻译句子。(4分)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 (4分)
|
|||||
| 13.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练习。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那种很老很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地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 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家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 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 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 譬如一株柳。 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茏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 譬如一株枣树。 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 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 …… 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 那么,面对母爱呢? 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 1.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母亲为女儿梳头的画面,请回答:(1)这幅画面表现了什么主题?(不超过6个字)(2)画面给人的感受怎样?(不超过6个字)(4分) 2.“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3.为什么说“母爱生而为一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比喻 都写出了母爱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4.相信你对母爱也有自己的理解,请用两组比喻来表达对母爱的体会。(4分) 例句: 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慵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飘荡,使你眼前一片青葱。
|
|
| 14. 难度:简单 | |
|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