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 分) 对高尚道德的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níng聚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我们迎接严竣挑战、不断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懈 _____ níng______ 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
|
|
| 2. 难度:中等 | |
|
按要求填空(6分) 1.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2. ,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5.月亮与诗人有着不解的情缘。李白在《 》中浪漫地“举杯邀明月, ”, 在《望月有感》中表达了“ ,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感受。 6.山河破碎时,中国优秀文人的爱国忠愤喷涌而出:岳飞“ ,笑谈渴饮匈奴血”(《 》);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面的句子是有名的对联,试着给它写个对偶句。(2分) 上句: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 下句: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分) A、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B、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 C、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D、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
|
| 5. 难度:中等 | |
|
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请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解说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语言简练,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2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弓,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阙④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通“悦”,高兴,喜欢。②强:强有力,强弓。③石:重量单位,古制120斤指一石。④中阙: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称之为阙,中阙即双柱之中,一半的意思。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 ) ②期年之后。 ( ) ③宣王好射 ( ) ④非大王孰能用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左右皆引试之。 3.(甲)文中邹忌用 的方法讽谏齐王,帮助齐国大治;(乙)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 4.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榜 样 秦 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咱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 ”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3分) 告别同学→ →回到家里→ →答乡亲疑问→ →获得嘉奖 2.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 和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 的心理。(3分) 3.【B】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 的品质。(4分)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3分) 5.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 “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4分) (1)“悲” (2)“壮”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理解。 (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5)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6)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9)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12)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2分)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3分) 3.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4.品读第⑾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分)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3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写作(40分) 请以“生活,因 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