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东阿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的划线字字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桥(zàn ) 拮(jū) 发(jiǒng ) 流(máng )

B.白(shà ) 蛎(mǔ ) 谷( bí) 书声琅(lǎng)

C.褓(qiáng) 褴(lǚ) 抽(yē) 恣(suī)

D.变(gēng) 驾(líng) 廿年(liàn) 窸窸窣( sū )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委曲地离开教室。

B.母亲有点迟疑不绝。

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D.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要求学生们注重积累好词佳句,学生们因此坚持寻章摘句,语言素养得到了提高。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从而增加酒店收入。

D.我们所说的优秀学生,即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有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这是不二法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B.近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D.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勤于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B.“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

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C.“神舟5 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不仅在政治与科技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

效益,而且对中国“航天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D.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对下列诗词的赏析,都有误的一组是( )

①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赏析:“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②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赏析:句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形象而又含蓄地表达了这位女子整天等待远行爱人而未果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从尾联来看,这首诗写的是朋友为诗人送行,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友人真挚情谊的感动。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赏析:此句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自己期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唐雎不辱使命》内容,回答文后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

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

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

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布衣之怒,亦免冠跣,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之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寒暑节,始一反焉

D.将尉醉,广数言欲亡

以君为长者,不错意也

2.选择下列句子的恰当译文,把字母填入括号内(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A.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B.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C.秦王变了脸色,长时间跪着向唐雎道歉。

D.秦王的脸色表现屈服,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3.下列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

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B.秦王初见唐雎时,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的, 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C.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D.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最后的“长跪而谢之”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武功高强,有以武力制敌的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

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

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

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④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⑤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

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⑦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

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 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A.作者运用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B.“总”字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C.“只”字刻画出一副真挚、虔诚、执著的样子。

D.“一味”刻画出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2.下面对选段①-⑤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作者反复强调这些事实,可见

作者用冷峻的目光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这些“公开的文字”。

B.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

C.第⑤段是过渡段,由揭露不但失掉“自信力”而且发展着“自欺力”的一小撮中国人

转向歌颂“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广大人民。

D.文章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⑤段“然而,在这笼罩

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使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直接批驳。

3.选段⑤-⑧中论证的观点是( )

A.“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B.要论中国人,必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阅读《故乡》的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 )( )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

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 )( )加上了很深的

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③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④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⑥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在第一段的方框内填上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 就 并且

B.即使 也 何况

C.虽然 但 而且

D.虽然 而 况且

2.下列选项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外貌描写为主,表现了闰土因生活重负、精神的压迫而憔悴、苍老。

B.第②段语言描写只有一句,然而“老爷”足以证明“我”与闰土之间童年的纯真感情

已完全为隔膜所代替。

C.第④段中“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中的“辛苦”含义是不相同的。

“辛苦展转”中的“辛苦”指因受重压而迟钝愚昧,“辛苦麻木”中的“辛苦”是指劳碌

奔波;“辛苦恣睢”中的“辛苦”是指放纵、放任,处心积虑。

D.文中第⑥段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3.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个“愿望”是指闰土渴望生活有所改善,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第二个“愿望”

是指我心中对自由平等的新生活的向往。

B.闰土的希望在眼前,较实际,比我的愿望更容易实现,所以说他的“切近”,我的“茫远”。

C.从“只是……罢了”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认为“我”的“愿望”与闰土的“愿望”

都是一种对于自己心中“偶像”的顶礼膜拜,反映的不过是不同人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

D.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新生活的到来彻底失去了信心,认为这一切不过是一个遥

远的“梦”。

4. 对于文中结尾处“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一景物描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我”眼前出现的真实画面,因为离开所以有一种释然的感觉,所以再看故乡也

就客观了许多。

B.这是“我”眼前出现的一幅虚幻的画面,这并不是现实故乡的景象,是“我”因为太

热爱故乡而对它的一种美化。

C.此句再现了故乡神异景色,展示了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是“我”理想中新生活

的象征。

D.这是“我”在离开时对记忆中故乡美好的景象的最后怀念,表达了“我”对故乡的依

依不舍。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5 小题,共8 分)

1.              ,长河落日圆。

2.月下飞天镜,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4.《破阵子》中描写作战的激烈场面的一句是                 

5.《武陵春》一诗中表达作者因伤痛失去了对任何事情的兴趣,内心极度悲伤的诗句是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刘宣苦读成才》一文,回答题目。 (7 分)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

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选出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 (2 分)

A.以使(告诉)

B.其文(感到惊奇)

C.谓必山林老儒之(做法)

D.使乃优遇(他,指刘宣)

2.翻译画线句子,译时补上省略的成分。(2 分)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 分)

刘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火柴天堂》一文,回答文后题目。(15 分)

火柴天堂

那天,妈妈看到我在玩游戏,站了很久,轻轻地说:“东东,游戏……还是少玩些吧。”妈妈是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对我一向还算理解,可能与她这时尚的职业有关吧。

为了躲妈妈,我开始转战网吧。其实,玩久了也有些厌倦,但还是不愿下线,哪怕只待在安全区看热闹也觉得踏实。那天,一行字跳入眼帘:“火柴天堂:出售传奇最可爱女孩一名,愿意收徒的私聊!”

多么独特的拜师启事!我点了她的名字,就这样,火柴天堂成了我的徒弟。

我急于提升等级,基本没带她练过级。小火柴并不介意:“玩嘛,我不会为此花费太

多精力的。”她躲在安全的地方,一边打小怪物练级,一边和我聊天。她说游戏是为人服

务,而我投入得本末倒置了。我何尝不知呢?只是迷恋已久……

两周她只练到 15 级。然而那天我与一个40 级武士PK,她却挺身而出,结果死了N

次。我,也屡战屡败。一周后,她买了个42 级道士号,我问:“不是说不会花费太多精

力吗?”“我是不愿看到你被欺负。”“你的号有没密保啊?要是被黑了怎办?”“啊?”她半晌才回道,“看造化吧!”

从此,有人来犯,我们就下线换号,由我用“清风道士”出战。然而我渐渐发现,传奇与生活不同:纵然我杀死对方N 次,他还是可以用脏话骂我。我突然有些厌恶这种生活。

又一晚,她呆站在安全区,半天才说:“清风道士的号,果然被黑了。”我的心猛地

就痛了。我明白那是她为我而买的号,是她要给我的保护。

可我不能表现得伤心,我劝她:“你说过的,游戏而已。”“可我真的不想你被欺

负。“是我技不如人,没关系的。游戏里败了就败了,生活中技不如人那才糟糕呢。”

没想到,我居然用她的论调来安慰她。但,说着说着,想到日渐荒芜的学业,一种从未有过的彻悟穿过我心。

最后,我们相约退出传奇,但我还想用QQ 视频看看她。

“不,不要!你会吃惊的。”“不会,你是我徒弟嘛。不管你什么样,我都不会吃惊的。”

然而如火柴所说,接通视频,我还是吃惊了:妈妈!

妈妈打过来一个笑脸:生气了?“东东,妈妈只想更了解你,只是想让你明白: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妈妈有没有自作聪明?”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叫‘火柴天堂’吗?有首《火柴天堂》里唱‘妈妈牵着我的手回家’,妈妈想牵着东东的手,回家……”

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但我还是笑着打出:“得了,还牵我回家呢,你不就是个小

火柴嘛,还要我保护呢!”

“嗯。”妈妈说,“那么,师父,小火柴等你回家!”

1.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2 分)

2.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变化过程(均限用两个字)。(4分)           →                      

3.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简要分析一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4 分)

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小火柴”的真实身份,小说在前半部分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并对此简要分析。 (4 分)

伏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在“放、管、疏、严”中选一个字填入下面的句子。(1 分)

教育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永远比“堵”更为有效。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 (共8 分)

天高云淡,硕果飘香……在充满生机的初秋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学校将围绕“书香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你为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学的一个月之后,班上将开展一次阅读文学名著的竞赛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4 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向他大声招呼,做手势叫他过来。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向前走几步停停,又走几步

又停停。这时,我看到他站在那里,混身发抖。他以为自己成了我的俘虏,也将像他的两个敌人那样被杀死。我又向他招招手,叫他靠近我,并做出种种手势叫他不要害怕。他这才慢慢向前走,每走一二十步便跪一下,好像是感谢我救了他的命。我向他微笑,作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并一再用手招呼他,叫他再靠近一点。最后,他走到我跟前,再次跪下,吻着地面,又把头贴在地上,把我的一只脚放到他的头上,好像在宣誓愿终身做我的奴隶。我把他扶起来,对他十分和气,并千方百计叫他不要害怕。

1.以上语段出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文段中的“他”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1 分)

2.笛福成功刻画了“硬汉子”鲁滨孙的形象。你认为鲁滨孙的“硬”主要表现在哪里?

请结合原著的一个片段(除上面选段以外)具体说明这个特点。(3 分)

“硬”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作文:(50 分)

题目:常常,我想起那          

说明: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景。在回味中品味真情,领悟生活。请撷取一个成长的片段,紧扣题意,写写你心中的记忆吧。

要求:

1、根据题目的语境补全标题。

2、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3、字数不少于650 字。

4、书写工整,标点使用规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