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名句积累(6分)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诗句“ , ”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友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 , 。 5.孔子曰:“ , 。”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要学会用脑筋学习。只有把学和思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大人们经常用唐代李坤《 》中诗句 , 。来教育我们。
|
|
| 2. 难度:简单 | |||||||||||||||||||||||||||||||||
|
请把下面语句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
| 3. 难度:简单 | |||||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2分)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
|||||
| 7.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8. 难度:简单 | |
|
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号召同学们竞争各学科课代表,你想自荐担任初中语文学科课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和支持呢?(不超过40字,3分)
|
|
| 9. 难度:简单 | |
|
名著阅读(4分)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______《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表现了:_________、童真、________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__________。
|
|
| 10. 难度:简单 | |
|
语文实践活动(10分) 下面是实验中学某班同学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 1.第一天,语文老师利用一节课回顾了语文课本中有关写四季和自然的文章,并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2分)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梁衡的《夏感》描绘了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旋律,何其芳的《秋天》描绘了 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 的冬天。 2.接着,语文老师列举了一些描写四季的诗词,请将这两组诗词补充完整。(4分) 春天: , 。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冬天: , 。 3.第二天,语文老师将大家带到郊外感受自然。在前往郊外的途中,一些同学看到的的景色让他们想起了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心中感到十分郁闷和怅惆;而另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却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希望,精神振奋。语文老师告诉他们: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别。前者可以称为“令人怅惆的秋景”,后者可以称为“令人振奋的秋景”。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用文字描写这种秋景。(4分) 我会选 ,我的描写是:(不少于30字,不超过80字)
|
|
| 11. 难度:简单 | |||||
|
阅读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2分)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鞭数十 2.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3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8分)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 、 、天空春图、 。(3分) 2.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暖风,和着声声婉转的鸟语;春天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吻着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 , 。(2分)
|
|
| 13.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分) 2.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 3.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 4.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4分) 5.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3分)
|
|
| 14. 难度:简单 | |
|
作文(50分) 命题作文:我还是有潜力的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写作中最好用上恰当的描写手法或修辞方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