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4. 难度:简单 | |||||
|
依次对下列划线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在沙漠里我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既然我现在不相信周围的一切,我不如缩在自己的躯壳里,闭上眼睛,不再动一根睫毛。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仔细看看它的这些肋条,你会发现它们都非常的光滑。在翅膀的下部边缘长着粗壮的纹脉 ②蝗虫是如何弹奏出音乐的呢?让我们先看看意大利蝗虫吧 ③当蝗虫想弹奏乐曲的时候,它就将自己的腿不停地抬高和放低,形成一种颤动 ④这种蝗虫的后腿呈流线型,非常美丽,腿的每一面有两条竖着的粗肋条,而粗肋条之间有很多人字形的细肋条 ⑤它的腿部在颤动中摩擦着身体的侧面,就像我们在搓着自己的双手一样,发出一丁点声音
|
|||||
| 7. 难度:简单 | |||||
|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 8. 难度:简单 | |
|
默写(5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冀《论诗》1分)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1分) 3.地不满东南, 。(《共工怒触不周山》1分) 4.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林嗣环《口技》2分)
|
|
| 9. 难度:简单 | |
|
名著阅读(2分) 《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它讲述的是 (人名)三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八十年代俄罗斯 的生活状况。
|
|
| 10. 难度:简单 | |
|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4个字)(2分) 怀柔的汤河湿地绿色走廊、顺义的潮白河左堤路、朝阳何各庄中西文化体验大道、延庆的百里画廊……,今年京郊将评选浓缩了美景与地域文化特色的“北京最美乡村路”。 目前,由13个区县推荐的近40条道路已浮出水面,等待着市民亲身体验、投票评选。动组织者还将组织民俗专家、摄影爱好者及热心市民进行实地采风,并最终在今年8月份开展评比,评选出10条最美乡村路。获得此项殊荣的道路,作为京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将会成为北京新的热门旅游景点和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展示窗口。 主要信息:
|
|
| 11. 难度:简单 | |
|
仿照例句,描写运动会上的一个场面。(3分)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答:
|
|
| 12. 难度:简单 | |
|
阅读《伤仲永》,完成文后题目。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未尝识书具 尝: (2)宾客其父 宾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翻译: (2)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 3.作者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
|
|
| 13. 难度:简单 | |
|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题目。(6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选段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4分) 答: 2.怎样理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句话的意思?(2分) 答:
|
|
| 14. 难度:简单 | |
|
阅读《最咸的蛋炒饭》,完成文后题目。(共12分) 最咸的蛋炒饭 ①父亲很少下厨——这事儿应归咎于我那烧得一手好菜的母亲对他的纵容。几十年来,父亲在我家的厨房里只有过寥寥数次的“表现”机会。也真难为他能将每一盘菜都折磨得色香味形一塌糊涂,而且无一例外地挥“盐”如土,齁得我猛往肚子里灌水,活像烈日下拉车的骆驼祥子。 ②五分自知之明,三分乐得清闲,加二分不思进取,父亲“君子远庖厨”已经很多年了。但他那特色鲜明的菜肴风味,尤其是多年前的一顿蛋炒饭所留给我的记忆,至今难以抹去。 ③17岁那年的我突然不可救药的厌学,同时结交了不少热血沸腾的“狐朋狗友”。在17岁的天空里,道德与法律的空气是稀薄的;周润发演绎的一个个快意恩仇、街头喋血的银幕故事,点燃了懵懂少年心中的英雄情结,一些天真而荒唐的错误就那么发生了。然后?当然是被发现了!东窗事发的我被迫转学到离家50里外的一个县城中学。 ④(A)我自由落体般的堕落速度让一向以我为傲的父亲目瞪口呆,一生好强的母亲更是气得病倒了。父亲没有揍我,只是每天沉默寡言地照顾着憔悴的母亲,勉力经营着咸得发苦的一日三餐。压抑的气氛让心虚的我喘不过气来,于是当其他同学尽情享受双休日时,我却在热切盼望每一个周一的来临。 ⑤某个周一的早晨,我顶撞了父亲几句,早饭也不想吃,就匆匆搭乘班车赶回学校,(B)肚子里装着一副富有叛逆精神的辘辘饥肠。 ⑥第二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有同学向教室外探头探脑地看;循着他们的目光,我看到父亲来了。他显然不想打扰正在上课的老师,所以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外,手里还捧着一个很大的白色搪瓷杯,杯口上用橡皮筋蒙着一小块报纸。 ⑦然而,老师终于发现父亲了:“您有事吗?”我垂下头,耳畔隐约传来父亲的声音:“……早晨没吃饭……孩子胃不好……送点儿饭……”我暗暗埋怨父亲,害得我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 ⑧“你来干什么?我又不饿!”我气呼呼的面对着父亲,毫不掩饰心中的不耐。他像是没有注意我的语气,一边将搪瓷杯递给我,一边抹着额头的汗水:“早晨怎么不吃饭?你妈担心你饿了又胃疼,非让我给你送来,喏,蛋炒饭。还不凉,你趁课间吃吧。唉,在外面住宿,得按时吃饭,省着你妈老惦记,嗯?”他又抹了抹汗,我抬眼瞥见他额角的白色发丝——那是我平日里不曾注意的。 ⑨“我得走了。单位还有事——骑车回去还得一个多小时……”我这才想到,这个小县城每天只有一趟早班车。为了这区区一杯蛋炒饭,父亲要骑着自行车往返上百里! ⑩临走时,父亲默默地看了我好一会儿,却只说了一句话:“行了,回去吃饭吧。我尝了一口,不咸。” ⑾看着自行车上父亲踽踽远去的背影,我使劲儿地仰起脸,泪水奔流。 ⑿十几年过去了,我总也忘不了那白色搪瓷杯里蛋炒饭的滋味。父亲错了,那实在是我一生中最咸的炒饭,因为他不知道,我在其中掺进了多少眼泪。 1.本文着重记叙了面对一杯“父亲”送来的蛋炒饭,“我”的所思所为发生的变化。阅读⑤—⑿段,将“我”的变化过程补充完整。(3分) (1)赶回学校前,我怀着叛逆的情绪顶撞父亲; (2)父亲送饭来校向老师解释来意时,我①; (3)刚和送饭的父亲面对时,我② ; (4)看着父亲擦着汗水,叮嘱我时,我的心有所触动; (5)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时,我③。 2.第①段讲述父亲炒的菜很咸,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虽然父亲说这个蛋炒饭“不咸”,但“我”为什么觉得它“是我一生中最咸的炒饭”?(3分) 答: 4.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也不乏恢谐有趣,选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不少于50字)(3分) 答:
|
|
| 15.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无人侦察机”——纸鸢 ①什么是间谍?刺探敌方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间谍不仅要搞到情报,最要紧的是能将情报传递出去。古代的邮驿、烽火台虽能传递情报,但这并不能满足所有间谍活动。为此,古人想了很多办法,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要驯养,一般间谍是不用的。于是,古人发明了不需驯养的“鸽子”——纸鸢,作为间谍情报传递工具。 ②纸鸢是什么?就是大家会玩爱玩的风筝,“鹞子”“木鸢”“飞鸢”就是它的俗称了。 ③纸鸢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其造价极低。而在纸鸢出现之前,古人早就设计了一款“无人侦察机”——木鹊,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木鹊无需空中加油就能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科技的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④纸鸢发明于公元前的汉初,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xī)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⑤纸鸢,制作简单,控制方便,一经发明,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解了垓下之围的。 ⑥纸鸢也相当有实用性,可以飞得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pī)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当时田悦虽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也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扬长而去”。 1.结合选文,请你说说纸鸢作为“无人侦察机”的独特之处有哪些?(4分) 答: 2.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 答: 3.选文第③段中“纸鸢相当于是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中的“相当于”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
|
| 16. 难度:简单 | |
|
作文(40分) 请以“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