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2. 难度:简单 | |||||
|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
|||||
| 3. 难度:简单 | |||||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
| 5. 难度:简单 |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 , , , ,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 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⑤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
|||||
| 6. 难度:简单 | |||||
|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目前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起引领作用的显然是媒体。媒体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在权威专制的情况下是如此,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不同罢了。
|
|||||
| 7. 难度:简单 | |||||||||
|
文言文阅读。(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语。(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以”与“州县以其贫素”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固辞焉 固: ②文诩策杖而归 策: ③弃麦而谢 谢: ④将加振恤 振: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2分) ②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
|||||||||
| 8. 难度:简单 | |
|
诗歌鉴赏。(4分)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开头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急雨前的情景? (2分) 2.三、四两句中的“钩疏箔”与“卧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理解。(4分) 微波武器 ①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②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微波武器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1.第②自然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2.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中划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
| 10. 难度:简单 | |
|
阅读理解。(4分) 谦虚小议 ①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朗士等一批青年,为了让自己办的刊物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就写信给大文豪雨果,请他写一封信作为该刊物的序言。几天后,雨果回了信,打开一看,里面却写道:“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只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汪洋大海;我只是一个鼹鼠掘成的一个小丘,你们是阿尔卑斯山;我只是……”他们没有发表这封信,怕会损害雨果的名声。 ②其实,雨果的这封信,正是他谦虚品质的生动体现。它非但不会损害文豪的名誉,反而体现了他伟大和高尚的品质。 ③谦虚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一个人恰当处理他与外界关系的正确思想方法。心胸开阔,虚怀若谷的人,才能谦虚谨慎;器小易满,不到半瓶水,也会淌得一塌糊涂。 ④谦虚本身说明着自知之明。人有自知,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犯或少犯错误,即使有了错误,也可以及时认识和纠正。“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蠢。少一点骄傲,多一点谦虚,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
|
| 11. 难度:简单 | |
|
阅读理解。(15分) 作为草根的油菜花 马国福 ①三四月的时光里,你只看见千朵万朵的黄花攒足了劲在田野里肆意地开着。你没有看到它们以种子的物态钻入地下时,如何隐忍着春寒,默默地蠕动,抱着咬定大地的信念,在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把春天一毫米一毫米,一厘米一厘米地抬高。 ②那举向天空的黄色拳头,肯定握着一种誓言。你肯定想不到,那足金的花瓣是来自地下的一双双深沉眼睛,深情地守望着天空,与大地厮守在一起,风来雨去,寒来暑往,书写一种无言的静美;那纤细的花蕊是无邪的胸怀里迸发出的一束束光芒;甚至那翠绿的叶片是种子在风中遥寄给天空、蜂蝶、鸟雀的一方洁净手帕。 ③河岸边、田垄间、小路旁、堂屋后,甚至一些郊区的垃圾堆里,你都能轻易找到它们的影子。它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像一支仪态矫健的仪仗队,在田野里排练春天的舞蹈。 ④你拿着相机对准它们,由衷地感慨,瞬间按下快门,企图定格这份无言的美。你做出好看的姿态,想与大地上美好的事物产生关联。它们就那样自我地站着,不为你忽长忽短的镜头所动,不为你过于热情的颂词所动,它们并没有向你献媚,依然挺直腰杆,保持着仰望天空的姿态,这多像一个思想者远离尘世喧嚣在安静思考啊。 ⑤唉,这些我行我素的民间艺术家,再多的赞誉也买不走它们的风骨。 ⑥作为草根的油菜花,深谙自然之道。美也罢,丑也罢,风光也罢,落寞也罢,花开花落之间,生命无非是一场自我信仰的轮回和传承。繁华总会过尽,芬芳必然随风而逝,一粒粒种子的信念里,裹着无垠的春色和对美的恒久膜拜。 ⑦春风是大地的教父,节气是种子的号令。春天里,它们集体赶赴一场大地的集会,没有喧嚣,没有计较,有的只是一种借着集体的力量成就生命大美的洒脱。你看,一朵花扶着一朵花,一片叶子依偎着一片叶子,一缕风亲吻着一朵花蕊,这朴素的情怀里拥着的是对大地的恩爱。我看见,一朵花不会去抢另一朵花的风头,一朵花轻轻触动另一朵花的嘴唇,在田间地头深情拥吻。多美的约会啊,它们的每次亲吻,都能使我们脚下日益被掠夺得心力憔悴的土地少去一道皱纹。 ⑧当花瓣凋落,它们捧出颗粒饱满的果荚,更像我们的父辈,沾着脚下的泥土,用不倦的劳作让手中的谷物在季节深处沉醉。我知道,没有人会把作为草根的油菜花当作玫瑰,供奉在案头,也不会把凡俗的奶黄色当作钻石的成色去熏陶浪漫的情感。美,一旦脱离了地气,作为自我的占有,就意味着枯萎。 ⑨这些年,我常常看到无辜的油菜花被印在旅游景点的广告照片和宣传名片上,为一些人商业的计谋助兴。我也常常看到,它们成为那些伪艺术家笔下的点缀,成为它们谋取个人功名的筹码。当自然的美被当作陪衬和换取功名的资本,不是艺术病了就是我们的心灵霉了。 ⑩你站在田野里举着相机,支起画板,摆出姿势,草根油菜花们还站在原地,就是不肯为你屈膝。你们拍够了,玩累了,乘兴走远了,以谈资、照片、画作、乐曲作为回忆往事和自我经历的标记,它们并不因你们的暂时垂青而忘记大地母亲的教诲。 ⑾热热闹闹的人群离油菜花远去,它们并不感到孤单,谦卑地面对大地和天空,庄重地盛开,然后凋落。它们顺从节气的号令,从体内掏出一粒粒饱满的或黑或紫或红的菜籽。我们从中榨出油,调剂人间烟火里的酸甜苦辣,我常常因有幸啜饮了这来自泥土之上的金色琼浆而感到幸福地颤抖。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⑴在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把春天一毫米一毫米,一厘米一厘米地抬高。 ⑵一缕风亲吻着一朵花蕊,这朴素的情怀里拥着的是对大地的恩爱。 2.从②-④段,你读出了油菜花具有怎样的“风骨”?请概括回答。(3分) 3.第⑧段中说“美,一旦脱离了地气,作为自我的占有,就意味着枯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4.作者为什么用“草根”一词修饰油菜花?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 ,在河之洲。 (《关雎》) 2.迢迢牵牛星, , (《古诗十九首》) 3.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4.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6.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8.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9.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
|
| 13.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列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不超过100字。(6分) 2011年12月2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其中,2011年5月,故宫在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 此外,如:一些媒体在建党九十周年的报道中,把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说成“镰刀与斧头”;在日本核泄漏事故报道中,将“泄漏”说成“泄露”;街头商店将“家具”写成“家俱”;学生作文将“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成“一年之际在于春”等均名列其中。
|
|
| 14. 难度:简单 | |
|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中有光,是信念的基点,是力量的源泉,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只要你心中有光,任何外来的不利因素都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很多时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熄灭了心中那束有如睡火山般沉寂的光。 请以“心中有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这里的“光”可以是信心,是理想,是真情,是宽容;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或是一个具体的物,只要他(它)能给你精神的力量都行;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要写自己生活中的事,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姓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