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中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在刚刚结束的日本女排世界杯上,中国队以她们xián(    )熟的配合,耐心和细腻的技术遏制对手,(  )机反攻,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最终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搭上了伦敦奥运的直通车! 

① xián                 ② 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像“变色龙”一样,人们常用一些短语来比喻某一类人。类似的短语请你再写出两个:                             (2分)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中直接修改。(2分)

11月3日凌晨,中国航天人又抒发了中国航天新的华章,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40多年,中国实现了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开展深空探索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3分)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二回这样写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上面文字中的“洒家”指的是谁?为什么要“痛打这厮”?

人物:                  原因: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将帅用牛肉稿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战歌的悲壮场面。

5.《史记·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青年时代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班里举行“2011社会热点扫描”综合性学习活动:

1.韩庚同学打算就广东“小悦悦事件”带给人们的反思举办一个论坛,请你帮他拟一个宣传主题:(2分)

【注】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悦悦连遭两车碾过,十八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后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不幸离世。

2.这幅照片是路透社评选的“2011年度图片”之一,杨幂同学想给它起个名字,请你帮帮她:                 (2分)              

【注】2011年6月28日,为纪念建党90周年,北京一家党旗生产厂,几名工人正在用电熨斗熨烫刚刚制好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3.冯小刚同学了解到,红火了2011一年的宫斗戏,明年将被打入“冷宫”。广电总局连续出重拳,继 “限娱令”、 “禁广令”后,再对后宫、穿越题材电视剧举出“金箍棒”,喝令其退出黄金档。实施时间为2012年。他想听听同学们对此事的看法,你能谈谈吗?(2分)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秋丝绕舍似家”一句中的“陶”是指东晋诗人                 。(1分)

2.诗歌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第二句“绕”字写出了什么?(2分)

3.简要说说诗人偏爱菊花的原因。(2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①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     ) ②所欲有甚生者。(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上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4.“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2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文言文阅读。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释】樊重:人名。 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划线词。(2分)

之笑者(      ) ②时人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有问题。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

——《那树》

1.第①段中“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2分)

2.第③段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分)

3.结合具体词语,对第④段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分)

“电锯从树的躁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书与人的随想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②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世界。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读书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说的吃进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                                                     (作者梁衡,有删节)

1.第①段的主要观点是                                    ;第③段阐明了                                                 的观点。(2分)

2.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2分)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说说句中“草”和“牛奶与血”的含义。(2分)

4.文章未删节前,作者在第③段中还提到“读书人最勇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进行论述。(3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柔弱的人

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

  “两月另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里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 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於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 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接着把使她大为惊奇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怯地点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沉思着: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背景】十九世纪末,俄国还处在沙皇统治下的农奴制封建社会。正是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也正是沙皇俄国走向衰败的时候。此时,俄国沙皇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空前腐败黑暗,普通民众饱受压榨,命运悲惨。

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2.文章中有很多传神的细节,很准确的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请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个细节,并说说其表达作用。(2分)

3.“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对句中“憎恶”一词你怎样理解?

4.“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吗?为什么?(3分)

5.你怎样评价“我”的这次“恶作剧”? (3分)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写作(50分)

话题作文:与你在文(诗)中相遇

提示:① “你”可以是作者,可以是文(诗)中的形象,如孔乙己、夏洛克、那树等,可以是文(诗)中的意象,如月、雨、柳等,也可以是文章表达的一种情感、精神、意志等。

②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