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共3分)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暮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感受到作者在人迹hǎn( )至的百草园里捕鸟的乐趣;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 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A 。 1.结合语境,给划线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5分) 人迹hǎn( )至 炽( )痛 qiè( )而不舍 2.画线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 ”改为“ ” (0.5分) 3.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 (1分)
|
|
| 2. 难度:简单 | |
|
按课文原句填空:(6分)(前5小题必做,6、7小题两题选做一题) 1. ,明月来相照。 2.山际见来烟, 。 3. ,散入春风满洛城。 4. ,凭君传语报平安。 5.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6.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两句是 , 。 7.“谜面”是“静夜摄影”“谜底”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的两句写景诗 , 。
|
|
| 3. 难度:简单 | |||||
|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2分)
|
|||||
| 4. 难度:简单 | |||||
|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 ; 。 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 , 。 ①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 ②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 ③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熙熙攘攘 ④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学校的课间活动,是学生们锻炼、放松的好机会,有利于调解情绪,放松大脑。②有的同学能好好利用课间时间,有的同学则不善于利用课间时间,甚至严重造成后果。③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是同龄人相识、相知、相伴的乐园,是离开父母及家人独立生活的第一站。①、 ;②、 ;③、 。
|
|
| 6. 难度:简单 | |
|
经典阅读:在下面空白处填出相关人物。(2分) 每逢周六, 都要惩罚一下本周以来犯过错误的孩子,然后他就去做晚祷,这时,厨房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外祖母收养的弃儿 弄来黑色蟑螂,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
|
| 7. 难度:简单 | |
|
综合性学习(4分) 儒雅人生,从阅读开始。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活动一:班级开展 “我读书,我快乐”的主题班会时,引入下面这则材料,谈 谈你的理解。 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倍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答案堪称“经典”。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答:秦朝。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答:黄河、长江。(据《文摘报》) 探究一下,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活动二:针对“现代阅读风气不盛”的现状,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 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2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 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 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 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 店。 ①、 ;② 。
|
|
| 8. 难度:简单 | |
|
深层阅读赏析。(8分) 6岁的养家男子汉 吕麦 ⑴.天蒙蒙亮,翻斗车呼啦啦卸出一堆废石渣。 ⑵.一个不足一米高的小男孩,老到地一挥手,却用稚嫩的童音说:“那里边好像卸的也是石渣。” ⑶.男孩只有6岁,每天在这里砸石渣,捡铁丝。A、晨曦中,他上牙咬着下唇,弓着两腿,挺起肚子,奋力举起一个铁锤—— “当当”地砸着一块石渣。 ⑷.一下、两下、三下……石渣碎开一点,一下、两下、三下……石渣又碎开一点,铁丝的两端,依旧牢牢嵌在其中。他扔下铁锤,将它们重新放在石板上,牙齿咬着下唇,身体往后仰着,弓起两腿,挺起肚子,奋力举起大铁锤…… ⑸.夕阳西下,“同行”叫他:“帅帅,天要黑啦,下班吧”。 ⑹.他看一眼天边的落日,说:“要走你走,天黑了咱再走。” ⑺.终于,天黑了。他麻利地将铁丝归拢进一个捡来的胶布口袋里,打上结,拴在小树棍的一头,撂在肩上,像个闯关东的汉子般一瘸一拐,走向一条高低不平的小土路。 ⑻.爬一个小土坡的时候,包袱散了,他重重摔了一跤,但旋即爬起来,两只又黑又瘦,满是褶皱的小手,吃力地端着布兜向坡上挪。等在村头的奶奶,用没有手指的手,勉强把包袱系好,自己要拿。 ⑼.帅帅把棍子往中间一穿,说:“不中,咱俩抬。” ⑽.他的“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口灶、一口锅。大部分地方都堆着一小包一小包的铁丝。这都是帅帅一天天捡回来的,有的三斤、有的四斤、有的五斤。运气好的时候,才能砸到五斤,可以卖五元钱。 ⑾.爷爷瘫痪在床,心疼孙子小,不让他去。但是他犟,鸡一叫就出门。因为懂事的孩子知道,他是养家的“男人”。他不“出工”,爷爷、奶奶和自己,就连玉米馒头也吃不上。 ⑿.可是,有一天,小帅帅醒来,没起床。他发着严重的高烧,右小腿上长了一个毒疮,化脓发炎了。 ⒀.奶奶带他去医院打吊针,花光了卖铁丝赚下的400多块钱,恶疮却没治好。医生说,再不治得锯腿。爷爷奶奶想法借钱,小帅帅像当家男人一般阻止说:“先停下。等有了钱再说。” ⒁.有人说,没钱先把你家房子卖了治吧。他笑起来,小大人似的内行地说:“那哪是房子呀。屋顶塌了、漏了,冬天,一刮大风,冻死人;晴天,人家晒猪粪,呛死人;夏天蚊子多,咬死人。”是的,那不是房子,是村里废弃的电屋。 ⒂.但只要奶奶跟人说起他的身世:生下来三个月,妈妈走了,爸爸跟着杳无音讯…… B、成熟老练的帅帅,突然就低头、撇嘴,一脸要哭的表情。 ⒃.尽管腿上的恶疮还在溃烂、化脓,但高烧退了。公鸡打鸣,东方既白,小帅帅又一瘸一拐地去矿场的石渣堆…… ⒄.“上帝只是一时打盹,不会永远亏待他的子民。”一位善良的网友无意间发现了小帅帅,感动唏嘘之余,将他的生活拍成视频发到网上。立刻,这个6岁养家的小男孩,感动了网友。 ⒅.无数的网友和好心人自发地集中起来,驱车给小帅帅带去捐款、衣服、书和许多零食。小帅帅像只欢快的小鸟,面对镜头,时而露出羞怯的笑靥,时而调皮地张牙舞爪扮鬼脸。那一脸的童真和快乐,跟他举锤子砸铁丝时,简直判若两人。这时的小帅帅,才是真实的自己。终于,他卸下了生活强加在他身上沉重的外衣。 ——选自《意林》2011年12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 2.文章的主人公帅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分) 3.文章最后一段说“这时的小帅帅,才是真实的自己”,难道以前的帅帅不真实吗?怎样理解这一句话。(2分) 4.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具体而生动,请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品味赏析。(2分)(选一句)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理解。(14分) 最美丽的谎言 古保祥 一天,我所在的医院来了一位患脑瘤的病人,她在丈夫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近病床,他们显然是农村来的,一股乡下泥土的芬芳。 他们家好像不太富裕,妻子一直在说着,我这病就是癌,不要治了。两个孩子还需要念书,又得许多的钱。 丈夫劝慰她,别让人家笑话咱,有病哪能不治?再说了,我已经给二叔家说好了,他们支援我们一笔钱,无利息贷款,包你能将病治好,至于钱慢慢还,放心吧。 可她总是一脸无奈,有好几次,她偷偷地跑出去张望,丈夫回来时总会向大家解释:她是在向家的方向张望,她想孩子们。 那天傍晚,我忽然见丈夫拿着个小巧玲珑的手机进来,他站在门口大声说着话:儿子吗?你妈没事的,功课做得怎样啦?家里的猪别忘了喂呀,对妹妹说声,不要担心,好好复习,马上就要考试啦! 他高兴地跑到妻子面前,对她说道,二叔刚才过来了,我没让他进来,他特意给我丢下一款手机,我以后每天晚上都会向家里打个电话,你就别担心家里了。 妻子摆摆手说,又要花钱,那手机费不得交呀?男人笑笑,对妻子说,沟通无限嘛,电视里都说啦! 妻子要进手术室了,护士过来给她注射麻醉药,她趁着清醒时大声地对丈夫说,我如果下不了手术台,丧事就不要大办了。如果有合适的,你就找一个,别耽搁了自己,只是别让后娘苦了两个孩子……丈夫泪如泉涌,我紧紧握住他的手,和他一起等结果。 她出来了,万幸的是,脑瘤是良性的。 她一天天好起来,丈夫依然每天傍晚站在门口大声地打电话,妻子则温顺地坐在床头听着,有时还会补充两句。 那天,由于将手机落在家里,我急着回个电话,就对他说,大哥,能借你手机用用吗?他无奈地把我拉出病房,然后从怀里掏出手机给我看,我一看,懵了,居然是个手机模具。他赶紧解释,小兄弟,我害怕孩子他妈担心,所以在夜市上买了个假的,我每天晚上故意放高声音,其实是为了让她安心,你千万不要将这事儿告诉她。 我的眼眶红了。这是我听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谎言——它没有风花雪月的缠绵悱恻,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缱绻,但它是如此质朴真切,沉淀出这世上最深沉的爱,入骨入髓。 1.如果将题目改为《手机》好吗?为什么?(2分) 2.文章开头两段似乎与“谎言”无关,可以删除吗?为什么?(2分) 3.写出使故事发生突转,并将小说推向高潮的一个情节。(2分) 4.“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正是因为有了像文中“丈夫”似的平凡的人们,我们的世界才处处有温情,这人间也处处充满着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感受。(8分)(120字左右)
|
|
| 10. 难度:简单 | |||||
|
文言文阅读。(8分) 口技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满坐寂然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虽人有百手 ④两股战战 2.与“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2分)
3.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请根据上面的文段内容填写对联。(2分) 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下联: 。
|
|||||
| 11. 难度:简单 | |
|
文言文阅读。(8分) 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 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 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 之。”观者哂⑥之。 【注释】①弈:下棋。 ②滞:停留。 ③竟:结束。 ④甫:刚刚。 ⑤诩诩(xǔ xǔ)然:夸耀的样子。 ⑥哂(shěn):讥笑。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用“/”标出。(2分) 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鲁人刘仁嗜弈( ) ②刘愕然( ) 3.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2分) 4.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制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作文(40分) 同学们,进入初中你或许感到初中的课堂非常有趣,请你以“一次课堂享受”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自己一次课堂享受的过程和感受。写作要求:(1)为要写真事,诉真情。(2)字数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