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学校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语文卷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句子。(只填序号)(3分)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華”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民间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会徽的设计之中。① 团结和谐的理念 ② 民族盛会的寓意 ③ 吉祥美好的祝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修改语病(4分)

(1)针对目前因特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2)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国学素养,我校将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诗文填空(6分)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2)《黄鹤楼》一诗中表达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望岳》中近望所见泰山之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记者前不久在丹顶鹤的故乡扎龙湿地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场景:水的自然漫溢被隔断,水多的地方围起了池塘养鱼,水浅的地方有的已干涸;苇塘中的苇子被割去、焚烧;柏油路、度假村已修进了沼泽中的孤岛;一架架风车、一条条电线在湿地上空形成了“天罗地网”;每年有大量的水鸟弃卵、弃巢飞走。扎龙湿地在哭泣。

(1)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保护丹顶鹤的生存环境提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2分)

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

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承受了风雨,就有了欣赏彩虹时的浪漫温馨。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1)有位名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请联系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一)10分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1..第⑥段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2分)

2..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3..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4..第④段中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3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二 )《父亲给我的负荷》 (12分)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那些晦涩难挨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父亲给了我终身难以卸去的精神负荷。   1996年夏天的中考,我没考上县一中,以7分之差失去了上重点高中的资格,但我那不争气的分数上普高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我还是有考大学的机会。

“四中一年难得考几个人,读也是白交钱,还是不读吧?”看着分数条,父亲皱着眉头说。

我低着头说:“我想考大学,不读高中怎么行呢?”

你连一中都考不上,还考什么大学?”父亲似乎有点不耐烦。

“后村铁匠家的二毛就是从四中考上的。”

“二毛?他复读了三年,等他考上的时候铁匠的背都驼了。”父亲显然不习惯我的顶嘴,加大了音量……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黄土地上和泥巴田里的劳作。然而,繁重的农业劳动毕竟还是使我背惯书包的肩膀不胜负荷。随着九月的临近,我对教室和书本的渴望也日益膨胀,就硬着头皮向父亲提出了我要去读书。父亲举着烟斗,眯着眼“吧嗒”一声抽了一口,然后喷着烟雾说:“有史以来,我们村就没出过举人,秀才也少,风水不好,加上你读书又不中,考大学就莫作指望了。”

我不知道一向通情达理的父亲为什么在这件事上突然生硬和固执了,但我已感觉到凭我的力量是无法撼动他的。后来找来姑妈、二叔跟父亲求情,可父亲态度依然强硬。

父亲并不为所动,冷冷地说:“他要是总考不上呢,你总不会修造一所大学让他读吧?”气得姑妈晚饭没吃就拂袖而去。

随着姑妈的离去,我看到我最后一丝希望也随着屋外的清风飞向天际那缥缈而遥不可及的云端。坐在屋后的荷塘边,我脑中一片空白,完了,我不可能有上大学的机会了。别了,大学梦!A.夕阳已西去,在天边留下一抹血红的残霞,远山如黛,近荷似玉,却给人一种闷闷的感觉。

父亲这时候出现了,他倒提着烟斗向我走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他口中喃喃地念道。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终于忍不住地在沉默中爆发了,站起来冲他喊道:“我要读书!不让我读书我会让你后悔一生的!”然后静静地等着他手中的烟斗雨点般向我袭来。谁知,父亲没有打我,很亲切很满意地笑了,“好,有种!想读书是好事,你到处找人,我就知道你憋了一股子劲想读书,用这股劲读书还怕读不出来吗?学费早就准备好了,以后不管你读到哪里,我就是挣断肋骨也要供你……”说着说着,父亲竟有些哽咽了,眼圈也有些发红。

而我,则幸福得泪流满面,原来他一直在用心良苦地激发我的斗志。

三年后,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B.依然是在夕阳西下时,绚丽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满塘绿荷摇曳,清香沁人,在习习凉风中,将通知书递给父亲时我不禁眼圈红了,而父亲则幸福得泪流满面。

1..本文叙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在那些日子里,父亲给了我终身难以卸去的精神负荷。”请联系下文内容,简述出父亲给我的“负荷”是什么。(2分)

3..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文字都是什么描写?它们的表达作用分别是什么?(5分)

4..“‘你连一中都考不上,还考什么大学?’父亲似乎有点不耐烦。”对父亲说的这句话,你赞同吗?为什么?(3分)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2分)

2..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2分)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11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屋舍俨然      ②便还家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      ④余而慕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3..【甲】【乙】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的共同之处。(3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写作:(40分)    

题目:这样做,值得

或许是一次选择,或许是一种坚守,或许是一个尝试……当我们回眸时,因为它表现了真我,磨炼了意志,增加了勇气,丰富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并为之深深回味。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