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生学业考试语文样卷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今年是临沂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一年,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来号召广大市民 积极参与到“创城”活动中来。力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2 分)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祷(qǐ )呜(yè) 子手(kuài) 首远望(qiáo)

B.要(sài) 细(xiān) 击炮(pǎi) 叱风云(zhà)

C.强(juè) 中线(zhóu) 踉跄跄(liàng)

D.躯(qiào)吸(shǔn)桑(zǐ)那间(chà) 按不住(nài)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方格内。

A.委曲求全 不屑置辩 吹毛求疵 温文而雅

B.死心塌地 浮想连翩 目不暇接 首当其冲

C.莫名其妙 变本加厉 惹事生非 恻隐之心

D.冥思睱想 拖泥带水 顾名思义 相形见绌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

1.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如果没有农民伯伯“足蒸暑土气,              ”的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的盘中美味。

2.同是望月,白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3.“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说的这句话,不由让我们想起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4.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 温家宝总理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记者提问时说:今后两年要做到“忧国不谋身”,彰显了一个大国总理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这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的“                         ” 。

5.读下面有关岳阳楼的一副对联, 先从上联所标诗人中,各默写他们完整的一句写岳阳楼的诗文句子;再从上下两联的最后一句中各提炼两句诗,并标明作者或出处。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 醉。诗耶?儒耶?吏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 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A.杜少陵:

B.范希文:

C.上联:

D.下联: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 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 小说生动的再现了 19 世纪 80 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的他在小人国、大人国 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 辰纲是“义” ,宋江私放晁盖是“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②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 ⑤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 ①舍:住屋。②市:市场。③贾人:商人。④炫卖:边喊边卖。⑤学宫:学校。⑥俎豆:古 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 分)

① 行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④成大儒之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 此可以处吾子矣。

3.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3 分)

4.“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 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 现实意义?(4 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20 分)

最美丽的本能

有这样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坚信母爱是一种本能,而且 是世间最美丽的本能。

一个故事是原版外文书籍上刊载的: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个小镇, 一位老猎人为了捕捉到一匹母狼,与其周旋了半月之久,但终未成功。这匹母狼也明显地感觉到了来自猎枪的威胁,每与老猎人相遇或是嗅到他的气息,就远远地逃遁。这天黎明,猎人听见院外有凄凉而并不尖厉的狼嚎声,他推开院门时大吃一惊,那匹母狼竟然就端坐在他的院门旁。猎人迅 速拿枪、瞄准,但他却没有扣动扳机—---他发现母狼并未扑上来,也未逃窜,而是颤抖着身子, 双目里满含哀求地注视着他。母狼身下的积雪已化开了好一阵子了……猎人慢慢将枪口朝向地面。母狼似乎领悟到他已心有所动,这才站起身来,向前走去,边走边扭头示意猎人跟着她。见措人持枪跑步跟上来,母狼也奔跑起来,而且渐渐地加快了速度……跑出五六里 地,猎人听见了凄厉的哀嚎,随即看见一头幼狼正在他昨天布下的套夹上挣扎。哦,原来是 这样!那匹母狼为了救出幼狼,为了向他这方圆数公里内惟一的“人类”求救,竟不顾面对猎枪的生命危险,求到了猎户门上。可以想象得出,那只母狼在院外的雪地里蹲了那么久而 没有做声,其内心是曾经有过十分激烈的 “思想斗争” 的, 但母爱最终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她向猎人发出了求救的哀鸣……老猎人的双眼湿润了, 他解开套夹放开了幼狼, 并在幼狼受 伤的前腿涂上自己随身携带的创药。母狼爱怜地将幼狼满拥入怀,目光中竟少了许多狡诈、贪婪和凶残,更多了几许□□ 和□□。见猎人并无伤害它们母子俩的意图,母狼又感激地望了猎人几眼, 叼起幼狼消失在茫茫雪野之中……这位老猎人从此挂了枪,投奔远在洛杉矶 。狼群中无外乎是狼崽、狼母、狼父,从工作的儿子去了。这位老猎人说:那以后,我对他们下不了手……

还有一件事是我亲历的:1999 年 11 月的一个拂晓,闻报市郊出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 便立即前往采访,并和交警、医护人员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辆从成都开往南充的客车在距南充市区十余公里处出了车祸,从数十米高的悬崖上摔了下去,车身已被摔得严重变形:初步勘验表明,全车二十余人无一幸免。突然,从客车内的尸体堆里传出一个婴儿的孱弱的哭声。扒开尸体,原来是一个不足一岁的婴儿正躺在一位已经死去的年轻妇女怀里啼哭。这位妇女后来被证实是这个婴儿的母亲,当时她的双手呈拱拢状紧紧地将婴儿护在怀里。为抱出孩子,民警和医护人员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她已有些僵硬的手臂掰开。这是一趟夜班车,可以想象,一车人在路上颠摇了好几个小时,在车祸发生时绝大多数人都还在梦里,也许是谁的惊叫惊醒了这位年轻的母亲,在下坠的过程中,母爱的本能使她不是受求生本领的驱使双手抱头,而是用两条柔弱的胳膊和她温厚的胸脯构筑了一个安全的襁褓。在了解到这个事实后,我感动得双眼已被泪水迷蒙了视线, 看不清自己在采访本上写的是些什么了……生死之 间,凸现出多么崇高的母爱啊!

“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我们所有的为人子者,又该怎样来理解母亲、尊重母亲、深爱母亲,以生命的激情、真情和虔诚来回报这世间最为美丽的本能母爱呢?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美丽的本能”指的是什么?(3 分)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文中两个故事的大意。(4 分)

3.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文中方格处填入恰当的词语,这两个词语是□□和□□。 (2 分)

4.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写上一句话。(限15字以内,3分)

5.文中说母狼向猎人求救时“内心是曾经有过十分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请你展 开想象,写出母狼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内容。(4 分)

6.文章结尾说:“为人子者,又该怎样来理解母亲、尊重母亲、深爱母亲,以生命的 激情、真情和虔诚来回报这世间最为美丽的本能母爱呢?”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怎 样回答这一问题?请将你的思考写在下面。(4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20 分)

以柔克刚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智慧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减到最小程度。当今建筑设计以抵御 9 级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这次汶川 4 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的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 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历史上,很多带斗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 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拱对抗震的贡献。

此外,传统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榫卯技术,成为抗震的又一个关键。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 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 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山西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杰出抗震能力的集中代表。这座木塔是当今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竣工于1056年,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上。木塔建成 200 多年即遭受大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而木塔岿然不动;在此后的近千年中,木塔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的考验而安然无恙。整座木塔表现出结构、技术与艺术形象的高度和谐。在近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建造出如此庄严美丽而坚固耐久的建筑, 充分显示出当时的匠人对数学、力学、材料学、结构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而且对地震的破坏机理已有了相当的了解,抗震经验已积累到了很高的水平,既令人惊奇,更令人自豪。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是如何“以柔克刚”的。(4分)

2.文章举应县木塔这个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 分)

3.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句子后括号内的问题。(6分)

①“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划线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 分)

② “当今建筑设计以抵御 9 级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句中“基本上”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

4.右图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适于山区道路的以榫卯连接的路石,请你用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其构成的方式和特点。(4 分)【小提示】榫卯(sǔnmǎo),榫头和卯眼。榫头插入卯眼,可以使器物部件牢固连接。

5.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能抵御 9 级地震的冲击力。

B.我国木结构技术采用的柔性框架体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

C.中国古代很多带斗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其原理就是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

D.山西应县木塔建在地震带上,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的考验而安然无恙,是世界上 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它充分显示出当时的匠人对数学、力学、材料学、结 构学研究的深入。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写作(50 分)

人世间的真情会让你倍感生活的美好与温馨;生活中你所遭受的不幸与委屈会让你 ”为题写久难释怀;人人心中都会有一段抹不去的记忆,请你以“埋藏心底的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