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物理12月反馈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得快。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下列物体:矿泉水、玻璃、铁钉、氧气、铝块、铜丝、钢尺、食盐、蜡烛、松香,某同学将这些物体进行了分类,你认为他的分类方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固体的有:玻璃、铁钉、铝块、铜丝、钢尺、食盐、蜡烛、松香

B. 属于金属的有:铁钉、铝块、铜丝、钢尺

C. 属于非晶体的有:玻璃、蜡烛、松香   

D. 有固定体积的是:氧气、铝块、矿泉水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结冰时一定要放热        B.冰块吸收热量时一定在熔化

C.放热的水一定在凝固        D.处于0℃的冰一定在熔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一线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晚上,小明在台灯下用右手写作业,铺在桌面上的玻璃板“反光”刺眼,下列改进方法中,最合适的的是(    )

A.把台灯放在正前方     B.把台灯放在左臂外侧

C.把台灯换成吊灯       D.把台灯放在右臂外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使这束光的入射角增大,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变大    B.折射角变小    C.折射角变大    D.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橡皮泥靠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也会靠近平面镜

B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橡皮泥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D橡皮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比橡皮泥略小。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毕业合“影”                      B.立竿见“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

6ec8aac122bd4f6e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

C.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

A.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B.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C.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D.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6ec8aac122bd4f6e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   ▲    ,而忽略了光的亮度、    ▲    (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   (大/小)。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   ▲   .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  ▲  (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壶口冒出白汽是    ▲   现象。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就此可以判断得出:房间甲的气温   ▲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广州亚运会火炬“潮流”技术出色,采用低碳环保的碳氢化合物气体作为燃料,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  ▲  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  ▲  (吸收/放出)热量。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去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4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  ▲  °,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   现象。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  ▲  (填“放大”或“缩小”)的  ▲  (填“实”或“虚”)像。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  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  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0.5m处,这时她  ▲  (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如图,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  ▲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  ▲  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  ▲  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  ▲  _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  ▲  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三、作图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如图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位置,并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6ec8aac122bd4f6e

根据图8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6ec8aac122bd4f6e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6ec8aac122bd4f6e

 

四、实验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7分)

6ec8aac122bd4f6e

 

 

(1)图11是  ▲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2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

(3)为了使冰和蜡受热均匀,实验中采用做法有       ▲        和                   ▲         。

(4)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           。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4分)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3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可获得的信息:

(写出2点即可)

  ①              ▲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图13

 
(1)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大小  ▲  (相同/不同)的蜡烛,是为了▲   。 此时用另一个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13)。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

(3)图14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图14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        。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答:选择▲   更好,理由是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研究光的反射规律。

(1) 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入射光线和的位置,并记下入射角和的值 。

6ec8aac122bd4f6e

(2)图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N是法线。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 AO 时,反射光线为 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 OD ;当入射光线为 EO 时反射光线为OF,从这一现象可以初步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的关系是  ▲   .

(3)填写表格,将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白处.

(4)并分析表格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_。

(5)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个角度,则在小门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分)

6ec8aac122bd4f6e

图16

 
(1)如图16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    cm。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        。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   ▲    移动。

(3)小明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 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   ▲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  (填“实”或“虚”)像。若小明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凹透镜,要想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6ec8aac122bd4f6e

(4)小明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   ▲   ;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   ▲   。(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