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年海南省海口市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B.“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诗中“船红”的原因是花发出红光

  C.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事例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在河岸边,看到河水“变浅”了   B.阳光下,树在地面上会形成“影子”

   C.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D.人站在湖边,能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湖北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它发声的响度与编钟的大小有关

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

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符合实际的是                   

A.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B.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C.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m    D.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B.使用投影仪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是物体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C.放电影时,屏幕上所成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D.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物体的正立、缩小的实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吸热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吸热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放热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放热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 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小的纸锥

B.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

C. 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D. 在观察水的沸腾活动中,为了使水更快的沸腾,应使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光源”的概念;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在研究发声物体时,引入了“声源”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了“参照物”的概念.其中是根据客观事实假想的,但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A.光源             B.光线             C.声源             D.参照物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如图两张塑料薄膜贴在一起,分别用手摩擦后分开,则它们张开的原理是:由于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对于该体温计,它是根据  ▲  的规律制成的,它的示数是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  ▲  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  ▲  现象.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内容时,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同学是以  ▲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  ▲  为参照物.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靠  ▲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m/s.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  ▲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6ec8aac122bd4f6e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是逐渐  ▲  (选填“变大”或“变小”)的。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  成水(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①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②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机械;③利用声波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④利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以上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应用的是  ▲  ,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应用的是  ▲  。(填序号)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运动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是  ▲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  ▲  (用字母表示),折射角等于  ▲  ,介质的  ▲  面(选填“上、下、左、右”)是玻璃。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如图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均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  ▲  运动,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的表达式为  ▲ 

6ec8aac122bd4f6e

 

 

三、作图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6分)(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光的反射,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要求画出法线).

(2)如图乙所示,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如图丙所示,根据图乙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6ec8aac122bd4f6e

 

四、实验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4分)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6ec8aac122bd4f6e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8分)小红和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         ,玻璃板应该_____  ▲  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  ____。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             (2分)

(4)做完一次实验后,小红让蜡烛靠近平面镜重做实验,此时像的位置  ▲  平面镜(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小组在探究实验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

6ec8aac122bd4f6e

A、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B、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6ec8aac122bd4f6e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  (选填“实”或“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已经破碎的上半部分凸透镜做实验,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6分)(1)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  (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  (升高/不变/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  ▲  (晶体/非晶体)。

 6ec8aac122bd4f6e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  尺精密些(选填“A”或“B”),就使用方法而言,去掉不正确操作后,木块的边长是  ▲ 

6ec8aac122bd4f6e

 

 

五、计算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3分)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6ec8aac122bd4f6e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___  ▲  __.

(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     m/s.

(4)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              

 

 

 

六、实验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3分)一般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下表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质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

实验序号

材料

原长/m

温度升高/℃

伸长量/mm

1

1

10

0.19

2

2

10

0.38

3

1

30

0.57

4

1

30

0.69

5

2

10

0.46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要研究伸长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应该选择       ▲     两组数据。

(2)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相同条件下铜、铝这两种材料,线膨胀程度大的是      ▲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4分)小明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          ;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

6ec8aac122bd4f6e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     ▲    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             ▲           叫做冷却速度.

 

 

 

七、计算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4分) 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 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8 s 求:⑴火车的运行速度,⑵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写出计算过程)

  ▲  ▲  ▲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