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1)的位置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
|
| 2. 难度:中等 | |
|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 A、点到直线上一点的连线 B、点到直线的垂线 C、点到直线的垂线段 D、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
|
| 3. 难度:中等 | |
|
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则它的周长为( ). A.13 B. 17 C.13或17 D.不能确定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题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4 cm,6 cm,10 cm, B.5cm,3cm,4cm; C.3cm,8cm,10cm; D.5cm,9cm,5cm。
|
|
| 5. 难度:中等 | |
|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
|
| 6. 难度:中等 | |
|
用一批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地砖铺地面,不能进行镶嵌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八边形 (D)正六边形
|
|
| 7. 难度:中等 | |
|
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 A. 互相平行且相等 B. 互相垂直且相等 C. 在一条直线上 D. 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
|
| 8. 难度:中等 | |
|
如果∠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A和∠B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余或互补 C.互补 D.相等或互补
|
|
| 9. 难度:中等 | |
|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第一次右拐40°,第二次左拐140°。B.第一次左拐40°,第二次右拐40°。 C.第一次左拐40°,第二次左拐140°。D.第一次右拐40°,第二次右拐40°。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说明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_
|
|
| 12. 难度:中等 | |
|
如果七年级八班用坐标(7,8)表示,那么(9,4)表示____________
|
|
| 13. 难度:中等 | |
|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
|
|
| 14. 难度:中等 | |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3,横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向_____平移了3个单位.
|
|
| 15. 难度:中等 | |
|
若点M(a-2,2a+3)是x轴上的点,则a的值是_________
|
|
| 16. 难度:中等 | |
|
若直线a⊥b ,a∥c,则c____b。
|
|
| 17. 难度:中等 | |
|
如图,AC⊥BC,AC=3,BC=4,AB=5,则点B到AC的距离为
|
|
| 18. 难度:中等 | |
|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40°,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
|
|
| 19. 难度:中等 | |
|
已知A(1,2),AB平行于x轴,且AB=4,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
|
| 20. 难度:中等 | |
|
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 则∠2=________度.
|
|
| 21. 难度:中等 | |
|
画一画:已知:如图△ABC.试作△ABC的: 1.中线AD; 2.角平分线BE; 3.高CH.
|
|
| 22. 难度:中等 | |
|
如图,EF∥AD,∠1 =∠2,∠BAC = 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因为EF∥AD,所以 ∠2 = 。又因为 ∠1 = ∠2,所以 ∠1 = ∠3。 所以AB∥ 。所以∠BAC + = 180°。又因为∠BAC = 70°,所以∠AGD = 。
|
|
| 23. 难度:中等 | |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顺次连结A(-3,1),B(-3,-1),C(3,-3),D(3,4)各点,你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试求出该图形的面积.
|
|
| 24. 难度:中等 | |
|
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36°,∠C=76°,求∠DAF的度数。
|
|
| 25. 难度:中等 | |
|
如图,点E在AB上,点G在CD上,EF⊥GF于F,∠AEF=150°,∠DGF=60°,试判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
| 26. 难度:中等 | |
|
如图: 1.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设∠A=n°(n为已知数)求∠O的度数; 2.BO、CO分别是⊿ABC两外角的平分线,设∠A=n°(n为已知数)求∠O的度数; 3.BO、CO分别平分∠ABC和∠ACD,设∠A=n°(n为已知数)求∠O的度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