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好种出好苗”,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好种”的“好”主要是强调种子的下列哪种结构必须是完整的、有活力的(  )

A.胚乳 B.种皮 C. D.子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说明了( )

A.人类活动只能在大气圈以内 B.人类活动可达大气圈以外

C.人类活动只能在岩石圈以内 D.人类活动只能在水中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目前,我国以煤炭发电为主,形成这些煤的植物类群主要是古代的 (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面关于玉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粒是果实 B.玉米粒是种皮和胚构成

C.玉米是双子叶植物 D.在玉米种子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早春播种以后,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

A.种子萌发需要光 B.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萌发

C.防止风沙 D.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垂涎三尺”与人体唾液腺有关,你认为唾液腺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组织构成?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黄瓜是我们常见的蔬菜,切开黄瓜后,会发现果实中含有许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花的结构中含有多个(  

A.子房 B.雄蕊 C.花药 D.胚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黄瓜藤上的花并不都能长出黄瓜,这是因为( )

A.有些花发育不良 B.有些花为雄花

C.有些花只有雌蕊 D.雄蕊、雌蕊都有的花才能发育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水往低处流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向高处移动,那么水在植物体内从根部向茎和叶移动的动力来自于            (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养鱼缸里经常会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水草可以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中国北方农村,人们进入地窖取冬储菜时,往往要先把燃着的蜡烛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是为了(    )

A.测定窖内氧气含量 B.测定窖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C.测定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D.只是为了照明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生长健壮的油菜进行光合作用时,物质和能量主要变化状况是(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的原因是(  )

A.西湖水质被污染 B.岸边的绿色倒映在水里

C.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 D.苔藓植物浮在水面上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植物在冬季完全落叶,这里的植被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为了治理脏、乱、差,把树木砍掉,统一种植草坪,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木参差不齐影响市容 B.树木落叶影响卫生

C.种草比种树便于管理 D.树木的作用不可替代不能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生态灾害

C.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D.日本核电站发生核漏泄,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下列不属于森林的作用的是

A.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B.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

C.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 D.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我国南方,夏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而这个季节常会遇到台风和大雨。因此,农民常将未晾晒干的水稻种子盖上塑料膜,一段时间后,将手插入其中会感到烫手,这是因为

A.潮湿的种子有蒸腾作用

B.缺少氧气,种子无法呼吸

C.潮湿的种子呼吸作用强,产生许多热量,无法散失

D.种子的光合作用贮存了许多热量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①精子与卵细胞融合 ②进入子房  ③进入胚珠 ④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⑤末端破裂放出精子

A.③②④⑤① B.②③④⑤① C.④②③⑤① D.⑤①③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正常情况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能够维持,是因为:

A.呼吸作用和燃料燃烧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

B.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光合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C.燃烧煤等燃料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D.大气圈中有足够的氧和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细胞利用_____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__,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释放出来,供给______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______;蕨类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且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离不开水。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是通过____________散失的。叶片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______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______围成的空腔。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柄、_____、花萼、花冠、雄蕊(_____和______)、雌蕊(_____、花柱和_____)。花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冬春季节,农民利用日光塑料大棚种植瓜果或蔬菜,既能增加产量,又可获得反季节果蔬,这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大棚中植物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使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最大化是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并解释有关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场所是_______

(2)为了增产,农民常向大棚内施放“气肥”,气肥主要通过叶片的________进入植物体内的。

(3)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

(4)到了晴朗的中午,气温较高时,农民常把上部的塑料薄膜全部掀开,使之通风。通风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冬天北方许多树木的叶子都掉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下降了。为什么北方的人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四、填空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萝卜贮存久了,就会空心。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

 

五、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有同学认为,我国的森林面积虽少,但也没什么关系生物圈是一个整体,大气不停地运转, 我们不会感到缺氧的。只要其他国家的森林面积多就行了,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植树造林。你认为他的这种观点对吗?_______。为什么?_______

 

六、实验探究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圆黑纸片将叶片的B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并加碘液处理。请分析回答:


 

(1)A、B、C三个部位是否变蓝,并解释原因。

①A处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②B处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

③C处______,原因是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七、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图为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

(1)在空气充足和适宜的温度下,菜豆种子吸收_______体积膨大。

(2)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且转运给________________

(3)随后,胚根发育成____________发育成茎和叶。

 

八、资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请阅读下列资料,分析思考问题;1998年以来,中国各地宾馆、酒家、饭店普遍使用一次性方便筷所造成的木材损失每年达5.0×106m3,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植树造林的全部林木的总蓄积量。某国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而且对一次性筷子的要求非常高,如材料必须没有疤结等,以便用于造纸。中国每年出口到该国的一次性筷子达2.0×1014双,折合木材4.0×109m3.。该国在全国建立了回收木筷的网络,这样每年能节约20%的造纸用木材。阅读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能保证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吗?你有什么建议?请与同学讨论一次性筷子与森林破坏的关系。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