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昆明市十区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黑猩猩 B.猕猴 C.长臂猿 D.狒狒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下肢骨更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

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D.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关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青春期发育的特点,错误的是(   

A.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生晚 B.身高突增

C.女孩会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D.性意识开始萌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关青春期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B.经常与老师、家长交流

C.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D.用零食代替正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   

A.1 B.2 C.3 D.4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手术后的病人在康复期间,为促进伤口愈合,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A.蔬菜 B.鸡蛋、鱼 C.水果 D.粗粮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备用能源)且能保持体温的营养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叙述中,疾病与病因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佝偻病与缺乏钙和维生素D有关 B.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

C.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 D.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乏碘有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要制定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多的食物应是(  )

A.蔬菜类 B.淀粉、谷物类

C.肉类 D.鱼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是201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呼吁人们关注饮食、营养和健康。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吃发芽的马铃薯 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和蔬菜

C.购买检疫合格的肉 D.生产有机的绿色食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 C. D.食道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A.喉和气管 B.鼻腔和支气管 C.呼吸道和肺 D.气管和咽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A.气体交换 B.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鼻腔的空气

C.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呛着,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出,喉腔扩大 B.环状软骨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口 D.食物压迫气管使气流不能通过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  )

A.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B.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扩大

C.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缩小 D.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功能无关的是(   

A.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B.肺泡位于细支气管末端

C.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虽小,数量很多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     )

A.甲、乙都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吸气、乙呼气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气体经过的路线是(   

A.外界气体→食道→肺 B.肺→气管→口腔→外界

C.外界气体→气管→肺 D.肺→气管→鼻腔→外界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你一定有过手指被划出小伤口的经历,但你会发现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

A.吞噬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白细胞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血液成分中含有血红蛋白的是(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视野中数量比较少、有细胞核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一样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B.静脉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有动脉瓣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D.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对血管判断正确的是(   

A.血管A是静脉

B.血管B是毛细血管

C.血管C是动脉

D.全都是毛细血管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动脉血区别于静脉血的是(  )

A.含氧丰富 B.含代谢废物多 C.含二氧化碳丰富 D.颜色暗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献血能够挽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无偿献血

C.提倡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B.皮肤排汗

C.食物残渣的排出 D.排尿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流经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血液分别是 ( )

A.动脉血、动脉血 B.静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

B.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听小骨→耳蜗→大脑的一定区域

C.声波→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听小骨→大脑的一定区域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如果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导致听力下降,而这些细胞位于(  )

A.鼓膜 B.咽鼓管 C.半规管 D.耳蜗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某“植物人”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该病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是(    )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脑干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A.吃酸梅分泌唾液 B.针扎手立即缩回

C.望梅止渴 D.眼中落入沙子会流泪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膝跳反射和眨眼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C.4损伤,刺激1后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神经冲动传递方向:24531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下列腺体,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甲状腺、唾液腺 B.垂体、肠腺 C.胃腺、肾上腺 D.垂体、甲状腺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   

A.佝偻病 B.侏儒症 C.坏血病 D.糖尿病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B.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

C.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

D.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那么造成 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A.工业废水 B.汞、银、镉固体废弃物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中国将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植树种花,扩大绿地面积

B.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就地焚烧

C.严格限制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D.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2)卵细胞和精子在[]____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精子由男性的___________产生。

3)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发育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胎儿主要通过__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某校学生食堂自助早餐有馒头、鸡蛋、油条、豆浆、牛奶、米线和面条等,结合学习的《人体的营养》七年级学生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对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动进行梳理和归纳。请你认真阅读后,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说:我早餐吃了一个馒头和鸡蛋,其中鸡蛋含有的蛋白质是从图中的[   ]_____________开始被初步消化的。

2)乙同学说:我早餐吃了油条和豆浆,油条中的脂肪,需要通过[   ]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乳化作用后,才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丙同学说:不管你吃的是馒头、鸡蛋、还是豆浆和油条及其他食物,最终经过消化后,主要在图中[]____________被吸收。该结构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

4)丁同学说:馒头、米线和面条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淀粉,最终要消化成____________才能被吸收,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同学们一定要吃好早餐,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保证上午高效投入学习。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图甲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图乙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图甲中表示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过程是_________(填“①”或“②”)。此过程,氧气需要穿过________层上皮细胞才能进入毛细血管内。进入血液的氧气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参与分解有机物。

2)图乙中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   ]__________,与之连通的血管是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3)血液由图乙中B开始,经过⑤、肺部毛细血管、⑥,最后流回C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____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从BC血液由__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__血。

4)图乙中[ A ][ B ]之间有瓣膜,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丽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下表是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各成分数据,请分析比较并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血浆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尿液

(克/100毫升)

90

98

96

尿素

003

003

18

物质A

80

003

0

物质B

01

01

0

物质C

072

072

11

 

1)表中物质B可能是__________,物质C可能是__________

2)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其中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__________作用。

3)物质B在原尿中存在而在尿液中没有,说明__________具有重吸收作用。

4)若尿检中发现物质B,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关注健康,善待生命。据调查我国近几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有高发、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引起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下图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_____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

2)物像只有落在[   ]__________上,我们才能看到清楚的物体,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______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来加以矫正。

3)刚从电影院出来,瞳孔将会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420196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今年主题:共同呵护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一个中学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提出至少2条预防近视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2)神经元又叫_____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___________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题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某生物学习小组准备了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搅拌

37℃水中恒温5~10分钟

2滴碘液

2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搅拌

37℃水中恒温5~10分钟

2滴碘液

 

请回答:

1)试管1号和2号这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号试管。预测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填“变蓝”或“不会变蓝”),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馒头碎屑和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是模拟口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请你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