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行为有利于落实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  )

A. 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便宜,应推广使用    B. 桔杆严重影响种植农作物,应彻底焚烧

C. 爱护花草树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科学家发现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升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A. 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B. 地震海啸频繁发生

C. 淡水资源严重污染    D.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A. 酸雨    B. 大气污染    C. 水、土重金属污染    D. 温室效应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A.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B. 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C. 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C.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面的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保护环境行为的是

A. 植树造林    B. 退耕还林    C. 退耕还草    D. 使用一次性筷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果雨水中的pH     ,这样的雨就可以成为酸雨。

A.大于56     B.小于56       C.大于65       D.小于65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 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B. 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

C. 空气中大量的一氧化碳    D. 空气中大量的烟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设计绿化方案,一般不应考虑的是(  )

A.尽量种植珍贵植物    B.植物的品种搭配

C.尽量减少裸露       D.保证室内的通风采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     )

①酸雨  

②潮汐  

③夜盲症  

④水俣病  

⑤大脖子病  

⑥痛痛病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 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 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 退耕还林、还草    D. 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生物圈II实验失败原因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数量相对太多    B. 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越来越低

C.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D. 由于环境日益恶化,很多物种逐渐死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在一片稻田中,人们总是让能量流向

A. 稻子    B. 所有植物    C. 所有生物    D. 人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

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不会产生影响

D.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盐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下列行为与卫生城市的要求不相符的是

A.爱护花草树木                   B.垃圾分类处理

C.污水直接排放                   D.农贸市场的活禽隔离宰杀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能够有效地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气层是

A、大气上层  B、大气下层  C、臭氧层 D、同温层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雨水pH小于5.6则是酸雨,关于酸雨的危害和治理,正确的是(  )

A. 土壤有净化雨水的功能,因此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B.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和燃烧物的排放

C. 酸雨可引起水源酸化,但不影响饮用

D. 臭氧层空洞导致酸雨的形成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海口市“双创”是改善城市居民的物质生存空间和精神享受空间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下列的做法中,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 防治工业污染,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B. 扩大绿地面积,最大限度减少裸地面积

C. 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

D. 垃圾中的颗粒,大风吹动下,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污染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国政府推行了部分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有利于卫生防疫    B. 为造纸厂节约生产成本

C.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 为每个家庭节约资金

 

二、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大量植树造林既能美化环境、绿化环境,还能控制温室效应.其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是(  )

A. 绿色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B.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C. 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请提出一条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到目前为止,_________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845年以前,澳大利亚岛上的动植物自成一体,没有豺狼虎豹,肉食性动物只有袋鼠和少量野狗。这一年引入一种狐狸,因无天敌,狐狸大量地繁殖起来,不仅数量猛增,而且十分悍勇。无奈,澳大利亚政府又于2000年7月1日宣布了一条对狐狸的格杀令。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移民”到一个新的环境,繁殖速度会如此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

(2)生物“移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

(3)引进狐狸引发生态危机这一事实说明人类生产活动要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到目前为止,_________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________ _________危害性大的电池,大力开发________ 的环保型电池.

 

六、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 ,消费者有________ (任写一项),图中所示的分解者主要为腐生的________ ________ 等,而生物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有________ (任写一项).   

(2)写出其中一条捕食食物链:________ .   

(3)从图中可看出,分解者能将猪粪、人粪等分解成无机物以供给农作物再利用,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该生态系统所有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光,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_________ .    

(4)如果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DDT(DDT难以分解,会随食物链在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资料一:今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

资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

资料三:如图是一幅漫画:

(1)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原因是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 作用从叶片散发出水分.   

(2)要防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_________   

(3)如图是漫画“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请写出看后你的感想之一:________ 

 

七、填空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指的生物关系是    

(2)“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所说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             等无机盐.

(3)移栽樟、桂花等园林植物时,幼苗根部带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剪去部分枝叶的目的是降低      作用,有利成活.

(4)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从果树自身原因分析是因为果树的       不足

(5)某病人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       数目明显偏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