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常德市市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夏议和的影响

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张骞 B.郑和 C.玄奘 D.鉴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下列能够体现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兼容并包,深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的是

A. 丝织技术高超

B. 妇女读书

C. 喜好弈棋

D. 尚武风气盛行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  )

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①岳飞抗金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文天抗元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相关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宋太祖 C.唐太宗 D.汉武帝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进步 C. 商业的繁荣 D. 科技的发达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 指南针 B. 火药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大量的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文官政治的背景

B.武将专政的表现

C.重文轻武的影响

D.对外交往的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一次殿阁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中有没有请客,客人是谁,宋濂一 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如此清楚宋濂的行踪是因为他设立了(   )

A.三司 B.东厂 C.锦衣卫 D.西厂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是明朝前期某一远航活动的路线图。这里所说的“远航活动”是指

A.鉴真东渡日本

B.新罗人来华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下西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 1757 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 B.完全阻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面貌。下列明清时期的小说,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提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历史命运的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千金方》 D.《天工开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3)材料三中的西藏中央政府开始对该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如何管理的?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请你结合所学,说一下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

(5)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5)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何时完成?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下面是宋代经济发展表现简表,请将下列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材料二:这些货币用同色织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3)从材料二中你知道早期的货币是如何防伪的吗?材料二中这些货币当时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

材料三:“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东京梦华录》

(4)材料三反映了宋代都市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什么?

(5)宋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61年,郑成功致书当时侵占台湾的殖民者:“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材料三:土尔扈特重佛教,敬达赖喇嘛,而俄罗斯尚天主教,不事佛。以故土尔扈特虽受其役属,而心不甘,恒归向中国。

——《土尔扈特归附始末》

材料四:清朝前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他们不仅残暴搜刮维吾尔族人民,而且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清政府下令平叛,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要株连。

(1)材料一中郑成功信函中的“贵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后来,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土尔扈特部属于哪个民族?当时的首领是谁?

(4)材料四中平定这场“反清叛乱”的皇帝是谁?后来清政府设置哪一机构管理这一地区?

(5)综合以上材料,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