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古代中外文明及交流(三)
一、综合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该陶俑着北朝时期流行的裤裙装,已然不是北方民族原有的袖口,裤口紧窄的裤裙装了此服饰向中原地区的传统习惯靠拢,形成了汉式风格的广袖、大口裤形式。这种服饰风格打破了秦汉以来流行的以“上衣下裳”为主流的服饰制度,逐渐向“上衣下裤”转变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后期,奥林匹亚广场上挤满了“不朽的年轻人”。

这是胜利者的雕像,他们被视为英雄,为艺术家提供了研究人类形体的机会,树立胜利者的雕像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一种风气,体育训练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希腊雕塑的影响最为深远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两幅图片中的艺术品有什么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古代希腊民族的什么特征?

(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类似的艺术作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8河南21题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明清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繁荣时期,这时的戏曲多为反映忠孝节义的美德故事,扎根人民生活,并形成了多样的剧种和流派。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群众性的节日歌舞和祭祀活动,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悲剧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寄寓了剧作家的政治主张;喜剧取材于日常生活,多为政治和社会讽刺剧。观看戏剧是古希腊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1)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的相同之处。

(2)请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戏曲剧种一例。你能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7河南2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6河南2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三呈现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图二和图三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5河南21题)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2)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

(3)在材料二中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图片内容的历史价值。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2019河南黑白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司(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重达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段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端的浮雕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刻写的法典铭文,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1)材料一反映的两个文明代表的文明属性有何相同点?它们记述历史的文字分别是什么?

(2)通过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件器物体现出了哪些共同的历史语言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埃及部分文字

古体

构形

读音

字义

大象

3bw

大象

碗+香气

sntr

陶罐

1b

墙+男子

kd

建造

 

甲骨文(部分)

 

 

 

KU6

 

口+指事符

DI

 

LAGAB+KISAL

围墙+庭院

DIB

抓、关、囚

 

树林

SAR(与

SAR“书

写”同音)

园林/书写

 

材料二:古埃及文字创于前3500年,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记载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埃及文化遗产,它的释读成功,使得大批古代埃及文献典籍,如赦令、公文、战报、祭文以及文学作品得以解读,从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中,更加丰富了人们对古老埃及文明的认识。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埃及文字和甲骨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今天的汉字和甲骨文什么关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2019说明与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始建于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前后共征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它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西班牙塞哥维亚古罗马水道桥(渡槽),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53~117年)时代,至今完好。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通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河。按他们的方式,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坐落的坚固岩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分四部分建成。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这座令人惊叹的双拱建筑镶嵌在壮丽的古城之中,成为塞哥维亚骄傲的象征。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处工程修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两处工程的相同点。

(3)上述材料中的两处工程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请任选一处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其价值或者意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哥特式建筑刺破苍穹的升腾气势和室内扑朔迷离的光影变幻,无疑体现了人们彼岸”和“灵魂不朽”的执着观念,极尽宗教的狂热。它们实际上是当时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城市解放和富强的纪念,是每个城市公民自我意识的呐喊。从希腊柱式到罗马拱顶,从哥特的神性到文艺复兴的人性,都呈现出一种批判与否定性的继承关系。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住宅具有严格的轴线对称的格局,极尽强调尊卑、父子、见弟、夫妇、男女、长幼以及内外秩序,带有强烈的封建伦理色彩。四合院的构成呈现一种“和合”精神的群体艺术,以个体建筑的个性牺牲换取整体环境和谐。虽然在时代、类型、地域、民族等方面都有丰富的风格表现,但与西方相比,中国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确实存在缺少否定”的事实。

——杜凤霞《中西古代建筑艺术差异比较探析》

(1)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根据材料一,两图建筑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发展阶段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种建筑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隋朝中央政府成立国子监,一直延续到明清,明代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律令、书数等。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  13世纪,欧洲大学在教会支持下逐渐获得自治地位。大学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几何、天文、音乐等。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以上科目统称为“骑士七艺”,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外教育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古代中外教育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临事制刑,不预设法”,可以随意对平民及新兴地主用刑。即使有人制定了一些法律,也会被贵族所垄断,不能让百姓知道,便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罗马建立共和国后,贵族常常利用对习惯法的解释权,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平民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甚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据上述材料,比较铸刑鼎与《十二铜表法》的相同之处。

(2)请再列举一部古代法律文献。你能为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