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运河 D.隋朝灭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隋朝末年,有位官员欲将粮食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转运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与之含义最接近的选项是

A.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B.勤于政事,戒奢从简

C.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发展生产 D.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遣唐使来唐学习。

③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科举制作为选官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上(宋太祖)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文官担任知州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五代十国之后,进入民族政权并立时代,下列政权与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A.辽—党项族—元昊 B.辽—契丹族—阿保机

C.西夏—契丹族—元昊 D.西夏—女真族—阿骨打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条约形式确认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元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元朝在地方设立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

C.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元朝时在中央设枢密院负责监察事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元朝在中央设

A.枢密院 B.澎湖巡检司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政院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自封建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朝疆域辽阔,为实现有效统治,元朝主要实行了

A.行省制 B.官僚制度 C.郡县制 D.分封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交融 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史实与结论一致是历史理解的基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史实

结论

A

北宋开封城内有很多娱乐场所“瓦子”

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B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元朝建立

C

1727年,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D

晋商、徽商是清代著名的商帮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其反映的实质是

A.自给自足的封建小生产 B.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明朝的大商人很多 D.明代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豪情;还有“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决心。这两首诗词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戚继光、郑成功

B.鉴真、张骞

C.郑成功、岳飞

D.岳飞、郑成功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明长城的规模最大,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

B.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总长万余里

C.明长城是为防御北方匈奴族南下侵扰而修筑的

D.明长城附近为禁区,不允许进行任何农牧贸易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雅克萨之战

C.康熙亲征噶尔丹 D.安置土尔扈特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以下史实中,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①康熙帝设置台湾府              ②元世祖设立宣政院 

③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           ④元世祖设置澎湖巡检司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曾经指出:“传统的内陆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一律视为蛮夷,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那么,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

A.主动与外国交往

B.开放的对外政策

C.完全孤立隔绝

D.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集权的渴望。为此,雍正帝

A.设立军机处 B.设置特务机构 C.设立南书房 D.实行八股取士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填空题,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应的历史信息 。

(1)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

(2)北宋最具代表性的史学巨著是《_____________》。

(3)金与南宋对峙的分界线是淮水至___一线。

(4)1684年,清朝设立了________,隶属福建省。

(5)被外国学者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材料解析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经济发展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总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1)材料一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后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材料二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些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图一反映了宋朝经济哪一方面的发展。图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问它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综合探究题

自古以来,各国在开放与交流中共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中日的友好往来)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古代日本积极向中国唐朝学习主要有哪些表现?为中日关系友好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唐朝僧人是谁?

(频繁的海外联系)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1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需要当时哪些技术条件的支持?图2所示的航海活动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朝开展这一航海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帝国的故步自封)

材料三: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对外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历史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发现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