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常德市市直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 陕西省 B. 北京市 C. 云南省 D. 河南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

A. 扁鹊 B. 华佗 C. 屈原 D. 司马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   

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⑥参加科举考试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⑥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 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 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C. 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D. 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这一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管辖是在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D.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A.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 资产阶级太软弱 D.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4年沈阳市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 1月1日 B. 7月7日 C. 8月13日 D. 9月18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某历史小组决定举办专题展览,他们收集的资料应包括 :

①黄埔军校 

②南昌起义 

③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④西安事变

⑤重庆谈判

⑥万隆会议

⑦加入世贸组织

A. ①②③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

②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土地改革 

②抗美援朝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 古代希腊 D. 古代罗马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A.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 希波战争 C.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 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和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

①日本大化改新   

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中国戊戌变法 

④日本明治维新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 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C. 整个革命的进程的时间缩短 D. 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战后世界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 都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C. 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 德国在两次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凡尔赛条约》与《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②都涉及到中国问题

③都有关于赔款问题的解决  

④都有关于领土问题的解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A. 经济全球化 B. 知识经济 C. 世界大同 D. 世界多极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指的是什么制度?秦朝和元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非常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3)秦汉时期,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材料四、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 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藉忠臣。”

(4)材料四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材料五、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5)材料五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材料六、故宫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6)导游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思想解放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

——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有关报刊内容。

(1)结合材料一思考,该思想引发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思考,“民族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一个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发动的起义。“改变原定部署”后做了哪件事?该事件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革命思想?

(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会后进行一系列“实践”,在农村实施了什么政策?最终形成了什么理论?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二、1942年,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1945年5月9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一格局后来是怎样打破的?

(2)材料一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为什么不正确

(3)材料二中26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什么组织的成立?材料中提到的“战争结束”指什么战争?“刚刚开始”的战争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政治格局的实质是什么?这种格局何时结束?

(4)材料三说明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何处发展?我国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请谈一谈它的利与弊。

(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